心中有座山(一等奖)

时间:2016-09-22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忙完一天的手术,我喜欢一个人站在手术室走廊的窗前,一杯清茶在手,品味时光的静好。
    窗外就是盂溪,静静地不知流淌了多少年,像一份淡淡的忧伤,净化着心灵的唯美。盂溪的安静能让我思考人生的过往,生命的真诚,滤通杂乱的脉络,从而让心灵沉稳,更加坚定人生的选择。
    我的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归来的军医,从战争年代走来的父亲对医务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他对生命那种深刻的理解,是和平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大概是出生在医生家庭的缘故,我对救死扶伤的医生职业有种特殊的情愫。
    记得,他工作起来病人就是时间表,只要有病人在,就没有下班的概念,经常是忙得忘了就餐时间,忘记了我饥肠辘辘地在食堂等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照例在食堂等着父亲来给我买饭,眼巴巴看着其他人吃完离开,父亲还没出现。然后,我莫名其妙被食堂的狗咬伤。那年我才七岁,我真的很伤心,觉得父亲一点都不关心我。
后来,跟随父亲的时间长了,我看到许多病人痛苦而来、病愈后带着笑脸而去,听到一声声对父亲真诚感激的话语,突然觉得很自豪。我那时就有一个想法,等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像父亲那样。
    长大后的我也成为了一名医生。儿时的想法固然单纯,但当命运在不经意间让我愿望实现时,我心里想起父亲,在医德医术上,他就像默默无语的一座大山。我仿佛已经知道很多,但又迷茫。因为人生有两条路,一条需要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需要用脚走,叫做现实。医生也有两只脚,一只脚是怀着对生命的无限尊重,一只脚是丰盈自己对生命科学知识的追求。心走得太快,脚会迷路;脚走得太快,人会摔倒;心走的太慢,会苍白了现实;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
    我庆幸在仙医在我的团队遇到两位领队,一位是退休了的老主任王钧权,那平凡却又像山一样的老头;另一位是现在的科室主任朱文伟,一个小个子,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大哥。每当有危重病人救治时,他总冲在前面,独自承担着团队该承担的压力。
    刚刚成为一名医生时,就像一个初学会开车的人,往往追求疾速和技巧,而忽略一些技术之外的东西。记得有一次,在老主任的带领下,抢救一个小儿肠梗阻病儿,术中突发食管返流,病儿面临窒息死亡的危险。我立即按常规做法用吸引器清理气道,当时返流物堵住吸引管,情况更危急了。我一时慌了手脚,不知道如何处置。就在这时,老主任做出了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的行动,他马上俯下身,一手托起病儿的头,用自己的嘴一口口吮出病儿嘴里的呕吐物,最后病儿脱离了危险。我望着老主任那微秃的头顶沁出的汗珠,像是在看电影里的镜头,这一幕真实的让我不敢相信。但这真实的一幕就地发生在我的眼前,如梦般,平日里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儿,一下子仿佛让我看到大山般的形象。
    记得今年春节,在阖家团圆之际,我们有做不完的手术,看不完的病人。刚好轮到我值班,有个危重老年病人要抢救,我打电话向朱文伟主任报告了一下病人的情况,没想到朱主任二话不说就从家里赶来了,最后手术很成功。夜很深了,当我们俩吃着冰冷的晚餐,聊着家常,他说,工作累点、时间长点没什么,只希望晚上十点钟能回家,因为父母年龄大了,九十多岁没能力上楼梯,每晚需要他背着上楼。
    我听了之后顿感眼眶湿润,望着他不高的个子,却仿佛看见了一座坚挺的高山。
    如今,我从医也几十年了,像每一个真正热爱这个事业的医者一样,把这个事业当作生命去做。慢慢地明白,人生只有经历了才会深深懂得,有一些事情需要用心去体会,才能深刻。生命中有种懂得,它像阳光、雨露、春风,润泽着枯涩的生命;它是明灯、是航标 ,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曾经看过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结局很残酷,一支部队最后活下来的没几个人。在战争的炼炉中,他们懂得了,战争在为祖国而战的同时,更是为了自己、为了战友而战斗。医生也一样,在救死扶伤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疾病作斗争,牺牲家庭的幸福,甚至是牺牲生命,大家在一起战斗中懂得坚守生命的阵地、懂得锤炼自我的意志,更是懂得了医道的意义。
    生活中也许没有电影情节那样绚烂,就如小个子主任有的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工作,像一头静静行走在时间里的老黄牛,一年重复着一年。但我知道,他一定懂得比我多,懂得多了就是彻悟,就会理解从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一天忙碌的工作终于结束了,我静静地站在窗口,望着远处的青山。在大山的衬托下,时光好像也静止了,那种静谧秀美,仿佛一直漾在春天里。
    时光远去,大山依旧。  陈志华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