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二等奖)

时间:2016-09-22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二十多年前,我转到了儿科病房。那年的儿科病房在老院左侧一座二层的老房子,呈T型,木地板,木门窗。阳光对这座老屋有些吝啬,彼有点阴冷的味道。作为一位儿科新医生,心中既有医生的自豪和憧憬,也有走上临床岗位不久的紧张感。
    有一天晚上,临床医生的我,轮到一个人值班了。上一班的医生交代下来,16床那位8岁女童身患白血病,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怀疑脑炎,精神不佳,已发危重通知,让我晚上注意观察。
    值夜班了,我先将所有的病床都巡视了一遍。到了16床,只见一个小女孩病怏怏的躺在那里。她圆脸蛋,梳着短童发,眼睛忽闪忽闪的,但少了点神气。看到我走过来,就轻声地说:“医生叔叔,你好,你辛苦了。叔叔,我头很痛,你能帮我早点治好吗?要是早点好了,我会把我折的星星送给你的。我今天头痛,才折了一颗星星,以后好点了我还会送你好多好多星星的。”
    小女孩对我微微笑笑,然后把床边的一颗纸星星拿了起来,小心的递给我。这是一颗用彩纸折成的星星,精致而又小巧整齐,上面还有些亮条,灯光下,可以反射出点点的亮光,可以看出小女孩的用心。
   “你放心好了,叔叔一定会治好你的病,让你折更多的星星的”,我安慰着小女孩,心想,这小女孩真是可爱,我一定得治好她的病。
    值班室里,我仔细看了小女孩的病历,诊断和治疗方案都正确。我加强了支持和降颅压治疗,心中暗暗地祈祷小女孩能平安地度过危险期。
    晚上1点左右,当我刚躺下想要休息一下,护士就匆匆地跑过来说,16床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我迅速赶到16号病床边,只见小女孩脸色苍白的躺在那里。我一边喊着赶快叫吸氧吸氧,一边立即给小女孩做人工呼吸、胸外按摩。可那时,氧气不是管道氧气,而是氧气瓶,等护士从另外地方把氧气瓶拿过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会了;当年的病房也没有呼吸机,没有心电监护、没有除颤仪,只能单纯做胸外按压、吸氧、使用呼吸兴奋剂。经过了漫长的胸外按压抢救,小女孩却最终未能恢复呼吸心跳。
    在按压的手指下,我能感到生命在渐渐地抽离,失落感弥漫上了我的心头,泪水盈满了我的眼眶。尽管我们主任紧急赶到,并且也尽了当时最大的努力,却最终未能留住这稚嫩鲜活的生命。我为生命的脆弱而悲哀,也在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难过。若是当时的医院能有国内外尚属于先进设备的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仪等,就可以及时发现各种预兆;若能有直接到床边的氧气,就能节省去拉氧气钢瓶的时间,跟死神赛跑赢得保贵的时间;若有先进的ct或磁共振,就能早期发现异常的警兆,就可以给这个小女孩脆弱的生命多一点支持、多一份生的希望!
    从此,这个小女孩的离去成为我的心头永远的遗憾。我一直珍存着那颗小星星,那是一个幼小的心灵对生命的渴望;它时刻提醒着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留住生命、保护生命,不要让医者的生涯留下缺憾。
    光阴荏苒,一晃就20多年过去了,原先的儿科病房早已被拆除。医院建成了新院区,搬进了新大楼。大楼里面干净整洁,明亮宽敞。并且每个病房都有了床头心电监护,更有重症监护室(ICU)配备着了多种功能齐全的最先进的呼吸机、除颤仪器等各种新颖的高精尖设备,可以及时监护病人的各种异常情况,迅速处理突发情况。并且对于儿科重症病人有了专门的儿科ICU。最好的是,管道氧气通到了每张病床,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要推氧气钢瓶,要装压力表,以至浪费抢救的宝贵时间。而且,医院还推进了5s管理,病房抢救车的药品都分类明确、摆放有序。抢救车能及时到位,能流程化、有序地进行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医院进行了规范化的人工胸外按摩、急救的培训。保证了在抢救的黄金时间里,可以进行系统性的规范化的操作。配备了完善的抢救梯队,完善的抢救应急预案。全新的磁共振,ct投入使用,增加了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检验科的高精尖设备,还有危急值管理制度使医院拥有了强大的诊断和科研能力,可以及时发现病人的危重指标,为临床早作预警。这一切,都在为呵护病人的生命加上了一道道牢固的保护网。
    我有时会想,那个会折小星星的小女孩,若有幸能住进现在的仙居人民医院那该多好!那样的话,小女孩的笑容可能会延续,而我们也会收获更多的星星了。
    夜幕下,徜徉于盂溪北岸。浩瀚的星空下,医院的大楼,掩映在平静的盂溪水中。那一扇扇明亮的窗口,从水面的光影中延展到天边的银河,那不就是满天纷繁的星光吗? 蒋江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