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笑容
老人的笑容
他,她,我。
躺在那里,他安静的好像一个婴儿,除了不属于婴儿的松弛皮肤和强直的四肢,蓝色条纹的病号服空荡荡的裹在身上,连带着让人的心里也空荡荡的。
他就是四十床病人,哦,他还是郑医生的父亲。床头的卡片和标识上都用醒目的字体写着他的编号,在过去的五年里,几乎成了他的另一个身份。如果往前倒退,人生的前六十年,他也曾拥有过各种各样的身份:儿子、学生、丈夫、父亲、祖父、外祖父……但现在,只剩下这个称呼,四十床病人,还是个老人。
怜悯地看着这位老人,我的心情颇为沉重。五年来,从他刚入院时喧闹的拥簇,到走廊里无休止的争吵,再到意料之中陆续离去的背影,仿佛有人在无声地按下倒计时,三…二…一,card。而老人,像一棵失去根系的大树一样,慢慢的、静静的在年岁中被削磨成今天的样子,年轮在他脸上留下淡淡的褐斑,还有阿尔兹海默病(AD),这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他就是四十床病人,哦,他还是郑医生的父亲。床头的卡片和标识上都用醒目的字体写着他的编号,在过去的五年里,几乎成了他的另一个身份。如果往前倒退,人生的前六十年,他也曾拥有过各种各样的身份:儿子、学生、丈夫、父亲、祖父、外祖父……但现在,只剩下这个称呼,四十床病人,还是个老人。
怜悯地看着这位老人,我的心情颇为沉重。五年来,从他刚入院时喧闹的拥簇,到走廊里无休止的争吵,再到意料之中陆续离去的背影,仿佛有人在无声地按下倒计时,三…二…一,card。而老人,像一棵失去根系的大树一样,慢慢的、静静的在年岁中被削磨成今天的样子,年轮在他脸上留下淡淡的褐斑,还有阿尔兹海默病(AD),这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阿尔兹海默病,可以照显人间的百态。
幸运的是,终有人未离去。曾经大树般为家人遮风挡雨的他,得到了女儿五年来不弃不离地守护。于老人而言,她是女儿;对广大患者来说,她是医生。
幸运的是,终有人未离去。曾经大树般为家人遮风挡雨的他,得到了女儿五年来不弃不离地守护。于老人而言,她是女儿;对广大患者来说,她是医生。
照顾阿尔茨海默病人简单而琐碎,喂饭、擦身、拍背、排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连作为护士的我观望一下都觉得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情,可郑医生却已经持续做了五年,在今后,还会持续更久的岁月。
五年,是个让人漫不经心的字眼,放在人的一生中,也许有点短暂,但很多时候足够成为一道分界岭,一面是青春流水,一面是垂垂暮老。
五年,是个让人漫不经心的字眼,放在人的一生中,也许有点短暂,但很多时候足够成为一道分界岭,一面是青春流水,一面是垂垂暮老。
那些浮光掠影般的碎片,每一片拿出来都让人唏嘘:困扰卧床病人的问题很多,误吸、肺炎、便秘,压疮、栓塞……还有伴随着阿尔兹海默病必然会来的四肢僵直和肌肉萎缩,每一个并发症的背后都需要不间断的细心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没有人比郑医生理解的更加透彻的了。
郑医生这五年来的辛劳和孝顺,我都一一看在眼里。我甚至想,我很可能做不到。
阿尔兹海默病晚期病人的生理反射会逐渐减弱,比如排便,老人住院后的第二年,便秘成了经常性的事,但是现在,他的排便规律和正常人一样。因为,有郑医生(女儿)的精心照顾。
还有肺部感染,虽然书上明确写出了拍背对于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意义,但是,他的例子依旧能成为经典。(……)
阿尔兹海默病晚期病人的生理反射会逐渐减弱,比如排便,老人住院后的第二年,便秘成了经常性的事,但是现在,他的排便规律和正常人一样。因为,有郑医生(女儿)的精心照顾。
还有肺部感染,虽然书上明确写出了拍背对于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意义,但是,他的例子依旧能成为经典。(……)
病床上静默如婴儿的老人,安详温和,没有影片中阿尔兹海默病人的那种惶惶和全然冷漠。或许是,老人遗忘了所有,也知晓自己是有女儿守护的,所以,他不害怕,他坦然。
指针不知不觉爬到了午间,我正准备下班离开的时候,郑医生已经拿着她那只半旧的蓝色提包来了,打开,是两盒熬成的浓稠的汤饭。
郑医生熟练的将父亲扶起,系上餐巾……我看着看着,突然有一种酸楚涌上心头,眼框也有些湿润了。
在很多人处于两难之中,犹在感慨着“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郑医生没有退缩,她在沉默中坚守。她兢兢业业地工作,之余,尽最大可能地照顾生病的老父亲。她与老人,成了我们科室一个温暖的风景,这道风景,直达我们的灵魂。
离开之前,我再环视一下病房。突然,我看到,40床病人,郑医生的父亲,他在微笑!
指针不知不觉爬到了午间,我正准备下班离开的时候,郑医生已经拿着她那只半旧的蓝色提包来了,打开,是两盒熬成的浓稠的汤饭。
郑医生熟练的将父亲扶起,系上餐巾……我看着看着,突然有一种酸楚涌上心头,眼框也有些湿润了。
在很多人处于两难之中,犹在感慨着“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郑医生没有退缩,她在沉默中坚守。她兢兢业业地工作,之余,尽最大可能地照顾生病的老父亲。她与老人,成了我们科室一个温暖的风景,这道风景,直达我们的灵魂。
离开之前,我再环视一下病房。突然,我看到,40床病人,郑医生的父亲,他在微笑!
快到走廊尽头的时候,我停顿了下来,墙上的条幅上写着: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写的不就是郑医生吗?
40床病人,老人的那个笑容定格在了我的心里。 王晓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