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张有芳医生

时间:2011-02-03 作者:办公室 浏览:
分享到: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在仙居人民医院工作了23年。23年中,医院建设日新月异,医院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医院文化节开展“我在仙医这些年”征文活动。写些什么好呢?23年中我的所见所闻所历,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呢?我在想……突然一个清秀的面容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对,就写她——当年深受全县百姓信赖和爱戴的张有芳医生。
  提起张有芳医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仙居,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张有芳的出名不只因为她高明的医术,更因为她高尚的医德。作为一名与她共事多年的护士,我对她的为人处事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张有芳医生一心扑在事业上。她的生活方式极其简单,除了医院就是家,除了家就是医院,几乎从不参与社会应酬活动。在她的生活中,似乎只有工作。她是医院的学术权威,全院每次大会诊,总是少不了她;而只有经她会诊过的病人,大家心里才会踏实。尽管她医术精湛,早已成为仙居医学界的泰山北斗,职称也早已升至最高级的主任医师,但她仍然勤学不倦、孜孜以求。对于临床上一些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病例,她总是反复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她常教育大家说:医学是一门错综复杂的科学,只有多读多看多想多积累,才能应变和处置各种疑难杂症。上班时间,只要稍有空闲,她就争分夺秒地看书,钻研业务。记得有一天晚上,我领一个朋友到她家找她看病,发现已是60多岁的她竟然在家里还伏案读书,桌子上摊开着一本新版的《内科学》。她说:医学发展很快,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原来她每天夜里都在家钻研业务。
  张医生的家离医院近,她常吩咐大家,只要有重病人抢救,一定要叫上她。有一天凌晨三四点钟,我在病房值夜班,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想起这些天张医生自己也正打点滴,身体很虚弱,我有点忐忑不安地给她打电话。没想到才几分钟时间,她就第一个赶到了病房,立即组织其他同志进行抢救,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因为抢救及时,措施得当,病人终于清醒了过来。因劳累过度,张医生自己则脸色苍白,额头上直冒虚汗,差点晕过去。得知张医生自己也正处在病中,病人家属感动得紧紧拉住张医生的手,泣不成声。
  张有芳技艺精湛,医德更高。无数疑难危重病人经她救治获得了新生,不少人知恩图报,希望能向她表达谢意,但她从未收过一份礼金,从未吃过一次宴请,也从未托患者办过一件私事。有一次,一位70多岁的脑出血病人在张医生的精心救治下转危为安,他的家人为表感激之情,几次给张医生送“红包”遭拒后,买了一只大火腿来,张医生十分生气地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说过不要就不要,你赶紧拿回去!”
  在张有芳医生的眼里,金钱、地位、权力等等,都与病人无关,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所有的病人都是平等的。因为张医生医术高,全院职工的家属、亲戚朋友来看病,第一个想找的医生往往都是她。但是你得等她先将病房的病人看完,查完房,所有的医嘱都开好了,你才能找她,医院领导也不例外,否则会受到她的严厉批评。一个政府部门的局长因心脏病住院,晚上偷偷地跑回家去睡,她知道后第二天狠狠地把这位局长臭骂了一顿,批评他简直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一位来自边远山区患心脏病的老农,长时间没洗澡了,浑身臭哄哄的。张医生接诊后,像对待所有病人一样,从心肺听诊到肝脏触诊再到浮肿的检查,一丝不苟,整个体检足足做了二十多分钟。看到她将病人袜子脱下来时一大堆的皮肤碎屑,闻到病人身上散发出的一阵阵酸臭味,我不禁偷偷看了张医生一眼,发现她是那样的平静,检查好后,又耐心地将病人的衣服一件件穿好。
  张有芳医生对年轻同志要求极其严格。每天早会交班,她都会结合病例对医生护士提问,如果答不上或者答错了,就会受到她的批评。每个新病人、重病人的治疗方案她都要认真审核,每份病历她都亲自把关。有些刚参加工作或刚从外院调入的新同志,病历书写不过关,她就一次次地帮他们修改,有的一份病历甚至改了五六遍,直至符合要求为止。与她同科过的人都知道,在内科工作上班不能吃零食,谁都不能违反。有一次,科里的一位副主任与几位护士一起在办公室里吃东西,刚好被她看到,这位副主任被她批评得无地自容,含在口里的食物吐也不是、咽也不是。
  有些与张医生同事过的人可能会说她很严肃,不近人情。但深知她的人都知道,她对待病人、对待取得进步的下属,更有她充满温情的一面。她对好学上进的人很赏识,也肯教,不管你是老医生还是小护士。记得我当责任护士时,因为早会时多次答对了她的提问,她就认定我是块可造之材,常常教给我一些新知识,给我讲一些医学新进展。直至今日,我还保留了一份她手抄给我的偏瘫病人康复锻炼方法的原稿。
  跟她实习过的人,对她的印象可能更加深刻。第一次跟她查房,她不是教你听心脏,而是教你天冷在听诊之前一定要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要尽可能不让病人感到不适;在做心电图之前,她会先教你不能让病人光着肚子,一定要将病人的肚子盖好。当你学会了一项操作时她会报你一个很美的微笑,有时还会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要知道一贯严肃的她是很少对下属微笑的。所以,我们同学那时下班后常常相互问:今天张医生跟你笑了吗?因为她跟你笑了,证明你又学会了一项技术,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2004年,张有芳医生因患癌症不幸离开了人世。虽然张医生走了,但我常常还能感觉到她的存在。身边的许多优秀医生都是她培养出来的。常常会听到有医生谈起她:“这种方法是张医生教我的。”“这个错误是张医生提醒过的,我不可能重犯。”……张医生走了,但我觉得她的高风亮节,她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廉洁行医、敬业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她成为了仙医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我想,她的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仙医人精神的集中体现。     
 
县人民医院四病区 王雪仙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