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让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青烟,已消失在远方…”这是江珊在早年演唱的一首成名曲。我迷上它除了曲子本身的动听音乐外,还有就是那能带给人无数暇想的歌词。听着这首歌曲我就会想象自己成为了主人公,带着自己心爱的人,在梦中的江南水乡,携手看那青山荡漾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的美好期待。
今年的六月,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梦中期待已久的江南水乡-乌镇。尽管是六月的夏天,但由于梅雨绵绵,天气也不显得炎热。天空间断飘着的蒙蒙细雨,挡不住我内心早已久存的对乌镇风情的向往。
一踏上乌镇的土地,我就被这浓浓的水乡气氛包围了。只见大片带有徽式风格的建筑在眼前参差起来:古宅、小桥、流水、烟树、窄巷、青瓦…所有的这一切都笼罩在铅色的烟雨之中,乌镇简直就是一幅典型的中国写意山水。倘若不是其间沓沓而行的游客,你绝难发现自己的存在!我想,在有那么多游客穿行其间的乌镇,尚能保持着这样的一种平静,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所有风景名胜中所独有的吧!或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远千里万里前来解读乌镇、欣赏乌镇。
我行走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之中,踏着并不平整的石板小路、抚摸历经千百年沧桑的老屋、寻觅雕梁画栋间的历史传奇、窥测花格窗棂中透出的当年乌镇的繁盛…丰厚的历史积淀就像窄巷两边的古宅一样挤压过来,令我目不暇接,留恋忘返。
在我紧张地用心灵触摸乌镇的每一片历史碎片的时候,端坐在小巷两旁木屋里的乌镇人的安详与宁静更令我肃然。整个小镇的街道两边也和其它旅游城镇一样罗列着不少出售纪念品和餐饮、小吃的铺面,但这些铺面的经营者却缺少了其他旅游景点店铺经营者常见的“热情”—他们绝无大声地叫卖、竞相招揽顾客的作为,大家都是一副与世无争、愿者上钩的样子。除了同事们玩笑说他们是因为经营业绩与个人收入脱钩以外,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平和、安静不仅是外在的,而且是骨子里就有的。
听导游介绍,乌镇自古繁华,千百年来,古镇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纯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它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由于乌镇历史悠久,水乡风貌完整,保持了完整的江南水乡格局因此世人把乌镇当成了反映江南水乡生活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据说古时乌镇有一百二十多座桥,及至今日可圈点的也不在少数,婉婉延延的流水之上或拱或平的桥连接着乌镇的家家户户。镇内小河纵横,蜿蜒曲折,临河而起的水阁木楼,绰影幢幢,而河面不大,恰好小桥轻卧,杨柳依依。使整个水乡的格调浑然一体,不枝不蔓,婉若天成。乌镇人家的房屋惯常是这样的:揭开某间房屋的一块地板,便见下面小河潺潺流过,形成了“河在屋下流,房在水上飘”的别种景致,难怪有了“人家尽忱河”一说。乌镇的河是清瘦的,而河水也是暗哑的色泽,许是因其水面的窄小,即使有风有浪的日子,河面也保持着水波不兴的沉静,柔柔滑滑低眉垂首的样子,一如内敛的江南女子,而这如绿色缎带般的流水,在小镇中千回百转,飘浮轻盈。一条条河水施施然悄然流过,款款地又不期然在别处相遇,分不清哪里是始哪里是终,而这一切正好与其静谧深邃的氛围有着一种天意的契合。乌蓬的小船懒懒地浮在水上,或横或竖,偶尔有人摇动船撸,一闪而过。随着船撸摇动,水便缓缓的漾开,水波一荡一荡徐徐散去,一切都是那样的轻轻浅浅妙不可言。我们也不敢大声喧哗,深恐惊扰了古人幽远的旧梦。
乌镇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景致,也还有着许多的民间艺术,比如皮影戏,花鼓戏等等。我们沿着狭窄的青石小路往里走,远远地仿佛见不着尽头;而就在这狭窄的小巷中二转三绕再及至深,往往便又是别有洞天了。置身乌镇,真有种超然于世的感觉,那份宁静、悠远、古朴仿佛只有时光回朔千年才可寻得。
乌镇,你就是让我魂牵梦萦的江南水乡。
质管科 暨利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