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与休闲

时间:2011-10-12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云南,神奇的地方。这次“公派”旅游,我首选了云南。五天的游览,虽行程仓促,我深深印记着这块土地。走过云南,最忆是丽江。
   风尘仆仆,赶到丽江,已是晚上八点以后。匆匆洗涮完毕,一头钻进了丽江古城。红灯笼照得满街通红,歌声、欢叫声,木块敲打木桌声,声声如雷。古街上,人来人往,一派人海景象。
   据当地人介绍,丽江的游客每天都有2.5---3万人,窄窄的旧城人头挤挤,两眼专注着酒吧歌吧,怎么走也走不快。游客中,回游率却高达百分之二三十,这在国内实属罕见。
   丽江的魅力何在?两天的游览感触体会到这个城市游人如织的点滴奥妙。
    其一,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丽江夏无酷热,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如春。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至27°26’,东经99° 23’至100° 32’之间,面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万人。地理地貌,造就了自然空调,五星级的空调也成摆设。无度的细雨带走了尘埃,在这里游三五天,衣鞋不会脏,确实如此。丽江有其独特的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室内室外温差大.丽江气候干湿季分明,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月-10月为雨季;四季不分明,冬季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同类型气候区偏高,夏天平均气温相对较低;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全区除6月-9月外,昼夜温差一般都在10摄氏度以上;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全区海拔从1015米到5596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征。丽江的天气,喜怒无常,如孩儿脸,说变就变就算是三伏天,气温有时候也会降到十度以下,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来丽江,带上足够的衣物是必须的。二夜住在丽江新城,那风犹如江南春风,娓娓拂面,心旷神怡,连叫早的铃声也听不到,真有其“春眠不觉晓"的感觉受.
  其二,环境优美,适宜休闲。丽江凭其得天独厚的环境,吸引游客。 
   丽江古城座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至 13世纪中叶),总面积3.8平方公里。旧设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围建宫室苑囿。在一条东西主轴线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楼、玉音楼等建筑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叹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
  丽江民居极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高低而建筑,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古城倚玉龙雪山雪水、黑龙潭潺潺清泉而建,依山傍势,环绕古城的三大水系从玉龙桥穿街过巷,入院穿墙,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江南景色,既有山城之容,又有水城之貌。水是古城的灵魂,建筑就是古城肌肤,而密布古城大大小小的354座古石桥、木石桥,又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从而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丽江属欧亚板块断层区,系地震带,1996年的一场大地震,震出了名声。对此,我只赞同此地为休闲之都,不赞成宜居之市。虽然300多平方米的小别墅只卖到五六十万元,可我怕震,不愿久居此地。
  其三,生活方式独特,节奏细慢,古老文化渊源流长。细和慢的生活节奏是丽江的主旋律。
  作为古城主要居民的纳西族拥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闻名遐尔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等便是其重要的内涵。纳西民族渐渐被汉化、商业化了,大小酒巴“胖金哥”、“胖金妹”男女招待身上披挂的所谓民族服装也只是吸引游客的摆设和哗众取宠的道具,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虚假、那么造作,而河两岸酒巴一到晚上张灯结彩的时候,喝酒的客人“亚索、亚索”声嘶力竭的对歌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鬼哭狼嚎。这酒巴与当地文化有异,我想改为茶座为佳,与古城相得益彰,更彰显慢的文化。文化有传统,有底藴,满城鬼哭狼嚎,与优雅,浪漫而闻名的丽江古城不相适应。
   丽江自然有其特有的文化主宰生活。文化,是旅游景点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景区象画皮,如没智慧女人一样----一时的中看,只存躯壳,无欣赏价值。假如丽江没有文化衬托,回头游客比例不会这么高,也不会列入世畀遗产名录。
  现代生活似动车,节奏不断加快。尤其是城市,人们为工作,为生活而快速奔波,城市综合症高发,来到丽江,快与慢的感觉非常明显。放慢节奏,放松心情,则是少有的休闲方式。尽管人流如织,哥吧酒吧打烊不过午夜,他们不希望外来人来打破陈习.短时的狂热之后,依然安静.而白天的古城,游客稀少,清静无比。你随意走进那家吧,咖啡或茶水伴随慢旋律旳音乐,坐在那里说古论今,或闭目养神.丽江人的慢,走路速度可见一斑.快速行走,头往左右转的是外地人。两眼直视,晃来晃去而走着小碎步的,一眼即可断定是本地人.他们很少种粮,工业也不发达,注定了他们那慢悠悠的习惯。
  丽江慢节奏流传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婆,低着头,眯着眼,独自一人在街头遛达,其速度与蚂蚁相差无几。一位记者跑遍了几条街,二三个小时回来时还见那老太婆沒走出200米路程,便好奇不解地问她为何走的这么慢。老太婆头也不抬,边挪走边回答:"老天把人生下来,便开始走向死亡。走的快,离死亡越近。既然做了人,何必要这么快就走到尽头呢?"此故事令人大彻大悟,慢节奏未必不好。
    慢生活使人舒坦,慢节奏让人休闲,慢悠悠促进长寿。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一曲《彩云之南》唱出了很多人心中梦想的地方。
    来也匆匆,回也匆匆。别了丽江,别了云南。
                                                                                        清淡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