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乌镇
知道江南水乡乌镇,源于小时候看的一本《山海经》;而对伊心向往之,则因了梁昭明太子在乌镇读书的故事。那时曾天真地想,能让太子读书的地方,一定是个钟灵毓秀、繁华似锦之乡也。今年五一,恰有一好友相邀同游乌镇,遂欣然前往,以了平生夙愿矣。
正是绿肥红瘦时节,天空湛蓝,白云悠悠,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令蜇伏于城市森林的我感到赏心悦目。约莫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睽违已久的乌镇。景区华丽的门楼上书:西环浙水。且是游人如织,我们排了半小时的队才乘上游船。它行驶在开阔的水面上,不时有头顶蓝布花巾、身穿蓝布花衫的船娘和头戴毡帽的船工驾着小舟穿梭而过。五月午后的阳光有点煦热,水面上吹来凉爽地风和触手可及梦里水乡的水,倒也怡人怡情。船靠西栅景区码头后,我们弃船登岸,缓缓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巷上,时光仿佛穿梭回千年前,一切是那么古色古香。临水而建的屋宇座北朝南,鳞次栉比,蔚为大观。木质结构的二层楼房古朴典雅,黑瓦重檐,门窗斗拱大多雕刻精美,尤以一座雕有龙凤“喜”字的楼房为最,不由人不赞叹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古石磨、石臼、石井以及各种古老的手工艺作坊,无不在诉说着水乡乌镇曾经的岁月。传统的染布坊里晾着高约数丈的七彩布匹,迎风招展。老戏院和老邮局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镇上客栈和店肆林立,每隔二三里远,就有一码头可供停靠舟船,也可作淘米洗濯用,是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一路行来,不由赞叹,果然是柔柔美美的水乡啊,一条清凌凌的河流横贯东西,夹岸垂柳依依,轻拂流水,绿意盎然,间或有红彤彤的从人家黑色屋檐下垂挂的盆栽花朵,宛如从水墨画中走出的娟娟少女,让人有惊艳的感觉。水上有多座虹桥连通南北,构造或古拙大方,或灵秀精巧,有的桥还题有桥联,如通济桥题为:“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伫立在桥头,桥下水波滟潋,桥旁绿树婆娑,随意摆几个Poss,悠哉美哉!倘驾舟水上,小船儿悠悠,微风儿轻荡,岂不快意人生。蓦然,我眼前一亮,只见一块红色匾额上写着四字:昭明书院。心中不由大为欣喜,今时今日,终圆了我儿时想造访昭明太子书院的梦了。走进大门,一座石牌坊赫然在目,上书:六朝遗风 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越过一方饲有锦鲤的池塘,就是古朴的二层书楼。内陈历朝状元及第的方匾,如文元、文魁等字。阅览区供游人随意翻阅,直觉书香扑鼻。我之所以对昭明太子萧统推崇备至,是因为身为皇室贵胄的他仁孝之至,深受梁朝百姓爱戴。当他老爹梁武帝心疼儿子读书清苦,送来锦衣玉食并众多随从宫娥时,他只留下两名太监服侍,并说:山水有清音,何须丝与竹。在沈尚书的悉心教导下,太子读书非常刻苦用功,卓有成就,编篆了中国第一部文选《昭明太子文选》。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当下,是否令人感叹不已呢?昭明者,真君子也!若非不幸早逝,当为一代名君矣!
乌镇的西头与京杭大运河仅一岸之隔,站在堤岸上极目远眺,但见运河两岸绿柳飞扬,人家数点,运河里舟楫相接,热闹繁忙,把人文景观与漕运绝妙的结合也只有京杭大运河啊。也就不得不提为欣赏梦中之花——琼花不惜耗尽国力民力的隋炀帝,“民心不可违,民力不可竭”,千古悠悠事,任凭人评说,只有大运河千百年来仍在静静地流淌!“为有源头活水来” 乌镇依托运河之水而赁水而建,引入的十字水系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乌镇从而分为东南西北四栅,也成就了它的繁华和荣耀!
乌镇的傍晚也是迷人的,暮霭沉沉,水气氤氲,红灯笼次第悬挂于回廊上,与水面交相辉映,远远望去,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乌镇因了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江南名镇而闻名遐迩。我在沉沉的梦乡中,仿佛仍听见船娘欸乃的摇撸声…… 徐爱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