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铸就高精学科

时间:2013-11-11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在仙居县人民医院,骨科是一个星光熠熠、技术精湛的团队:他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4岁;他们很忙碌,去年,门诊量达2903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32.42%,手术量达4062例;他们很有实力,手术数量和技术含量达到三级医院水平,2012年三、四类高难度手术达1628例,被评为台州市重点培育学科;他们很敬业,多的一天接连做19台手术,从清晨到日落、从傍晚到深夜,连轴转的高压工作累垮了身体,却累不垮一颗为病患服务的心。
德技双馨温暖百姓,良医风范感动病患,这些有着铮铮“铁骨”的骨科医护人员就是凭着满腔热情和高超技术创下了一路的辉煌:
    1985年,从外科中分离独立,成立骨科组;
    1996年,骨科独立设病区;
    2005年、2011年,被评为县重点学科;
    2007年、2010年,被评为医院重点学科;
    2012年,被评为台州市重点培育学科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饿肚子是骨科医生的“家常便饭”;手术不分白昼连轴转,忙碌几乎是骨科的代名词;24小时随叫随到,“待命”这个词是骨科医生的专利……但他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死神争夺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和神话……
    “老头子,这次要不是骨科的杨医生,你这条老命早就向阎罗王报到了!”看着声音洪亮、面色红润的冯先生,一旁陪同的老伴禁不住笑着打趣,“是啊是啊,听说老太婆你当时都吓哭了……”
    这笑声来之不易。9月的一天,随着一阵紧急的呼啸声,当被乱石砸昏、血肉模糊的六旬老人冯先生送到县人民医院时,别说家人,连“久经沙场”的医生护士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全身上下鲜血淋淋,几乎没有一处好的地方……
    伤情的确非常严重,经检查,冯先生被确诊为“两侧股骨粉碎性骨折;右第5,左第7-10后肋骨折;左肺下叶挫伤,左侧胸腔大量积液”。骨科主任杨国栋果断决定给患者施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从早上8点半一直做到晚上6点,当杨国栋疲惫地走出手术室时,告知等候在外面的家属手术非常顺利,大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2012年8月的一天,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了一位“左股骨颈、粗隆间粉碎性骨折”99岁高龄的王阿婆。
    考虑病人年龄因素,实施手术吧,风险实在太大,术中的麻醉关、出血关、心脑血管意外等都有可能;而术后的感染关和血栓形成等风险,一个个都是致命的关口。可是,如果不手术,像这种高龄老人卧床保守治疗的风险并不亚于手术。权衡再三,并征得家属同意后,骨科副主任朱杰鹏给老人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人恢复很快,术后一周就能在家人的搀扶下重新下地行走。五天后,老人顺利出院。
    据悉,像这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该科已经非常成熟,近两年,在骨科实施该项手术的90岁以上老人就有几十例,手术效果显著,患者及家属都非常满意。
    骨科一直是全院的“大忙科室”,常年加床。而骨科的手术量几乎占全院的一半,接台手术是常事,医生有时候在手术室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有人开玩笑说,一走进骨科病房,从走廊东头走到西头,就像模特在走台步,走廊加床的病人和家属则是“观众”。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县人民医院骨科共有医护人员37名,其中医生17名,高级职称5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14人。近年来,骨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个小县城二级甲等医院的专科,骨科的医疗水平与省内同级医院相比,一直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两级学科初具规模,形成创伤、关节、脊柱等两级学科雏形;与浙二医院骨科长期协作,及时学习、开展省内较先进技术;微创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已开展多种类手术,如骨折的MIPOO技术、椎体成形术、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镜下半月板休整,成形,缝合术等。此外,许多手术在市内较早开展,如髋关节翻修术、脊柱结核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椎体后凸畸形蛋壳技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短节段椎体骨折内固定术等等,受到省市同行的肯定和瞩目。
 “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
   “有我在,别紧张!”骨科主任杨国栋雅和气、技术高超,是骨科的领头雁,许多病患就是冲着杨国栋以及他的技术而来,他被誉为骨科“一把刀”。 从医21年,杨国栋用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品德,在无数患者心中留下了传奇的“烙印”。
    技术高超、温文尔雅、沉稳朴实,这些是患者和家属们对骨科主任杨国栋的印象以及评价:“杨主任不仅技术高超,而且没有架子,非常和气,是个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
    “老王,明天我要和你一起进手术室了,有我在,你别紧张哦!”杨国栋的一句“有我在,别紧张”让病人和家属感到踏实、安心,许多病患就是冲着杨国栋而来。
    许多人都说很难把这个四十出头的儒雅书生与拿刀拿锯的骨科大夫联系在一起,更没想到,年轻的他已经是县人民医院骨科的领头雁,挑起了科室的大梁。 1993年,杨国栋毕业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到县人民医院骨科工作,在读研究生学历。1999年到上海中山医院骨科进修,之后又先后多次参加上海、宁波、北京等医院举办的骨科、显微外科、创伤微伤手术学习班和创伤脊柱、AO创伤高级学习班。现担任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是中华医学会会员、台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等。
    对每一个患者,杨国栋都真诚对待,倾注爱心;对每例手术,都一丝不苟,从不轻言放弃。从医21年,杨国栋用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品德,在无数患者心中留下了传奇的“烙印”。
    伤口不齐、挫伤明显、指骨外露、断指苍白,且伤口流血不止、创口内粉尘泥沙污染较多……中年男子沈某某做工时,不慎造成4指电锯断离伤,本是家中顶梁柱的他万念俱灰已经对那4根断指不抱希望了,没想到杨国栋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与年轻的同事一起,用12小时的时间为其施行了4指离断再植手术,4指全部被接活。
    脊髓、神经损伤一般来说手术时间越短越好。有一天晚上骨科几乎是同时送进来2例,一例系福建人,来仙居打工背水泥袋时,被压伤颈部,发生四肢瘫痪;一例系仙居本地人,倒车时不慎连车带人坠下山涧,头颈部受伤,脊椎骨折脱位,四肢瘫痪。在老主任张相弟的配合下,杨国栋连夜紧急救治了这2例颈髓损伤、高位截瘫的患者,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出院后,福建患者能生活自理,仙居患者还能继续开车挣钱养家。
    “躺不下,站不起,双下肢彻夜剧烈疼痛,服用止痛药也没有效果”的92岁王老太被心急如焚的家人送到骨科。经诊断,王老太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而且,有典型的根性症状,存在切开减压指征,又有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内科疾患……经院内大会诊,建议其继续保守治疗或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但患者家属坚决要求在本院并点名要杨医生做手术。经过紧张的5个小时,这种极高风险的在该院还是首例的手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术后第3天老人的双下肢就不痛了,治疗2周后出院。有一天,老人托孙女给杨医生送来一只她亲手绣的香袋……
    从一个住院医师做起,到骨科副主任医师,再到接过骨科这副重担,杨国栋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杨国栋在创伤、脊柱、关节、显微外科等的各种疑难杂症治疗上练就了一身硬功夫。《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并在县级和院内获奖;他还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感动仙医人物”。
    “骨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有老主任张相弟及骨科老前辈们奠定的良好基础,而我个人,得感谢骨科这个大家庭给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在不足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身白大褂让杨国栋更显得英气逼人,白皙的脸上透着几分腼腆,谈到自己,没有过多的语言。作为科室和学科带头人,杨国栋这种低调谦逊、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一直受到同事们的尊重和敬佩。

“让生命在我们手中延伸”

    老一辈骨科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代接班人不负众望,县人民医院骨科医护人员用高尚的医德和雄厚的实力让学科建设蒸蒸日上,赢得了众多病人的信赖——从前,我县不少伤者悄悄跑到外县治疗;现在,外县伤者慕名纷纷前来我县人民医院骨科求诊。生命在骨科医生的手中得到延伸……
    精湛的医术让“仙医骨科”这个牌常打常新,名声远扬。
    正月的一天,右膑粉碎性骨折的程某某拖着伤腿千里迢迢的从湖北赶到仙居县人民医院骨科求诊,当天下午4时,程某某被紧急送进手术室,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非常成功,之后,骨科护理人员给予程某某无微不至的照顾,一个星期后,程某某伤愈出院,“太感谢了,你们的医术和医风真让我服了,确实是名不虚传!”
    “要不是杨医生为我做这个手术,我的人生后半辈子,恐怕就不会再有幸福这个词了。”一位骨折病人,辗转多家医院后找到了县人民医院骨科。杨国栋二话没说收治了他,并最终医好了该病人的伤。伤愈出院时,病人感激地说:“说实话,来这看病之前,我连死的心都有了,没想到还能走出去。”
    “事故发生后,看到我的伤情这么严重,为慎重起见,单位领导一直动员我到上级医院治疗,但我还是相信这里的骨科,这不,手术非常成功且恢复得这么好,留在这里就是留对了。”仙居本地患者冯先生说。
    现如今,骨科已经是县人民医院的“明星”科室,多次评为医院重点科室,是全院仅有的两个市重点培育学科之一,又是全院优质服务示范病区,取得的成绩足以让骨科人骄傲。但以杨国栋为领头的骨科医护人员深深意识到,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一个高素质的团队,不仅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更要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和无私奉献精神,让这个团队走得更高更远。
    每周的业务学习,他们从不懈怠;早晚查房,他们从不偷懒;有高难度手术,事先总会经过集体讨论,再三研究,制定手术方案。他们说,病人无小事,他们不会放过每一个重点环节。除了严格执行医院规定的业务学习、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制度外,骨科还比其他科室多了常规举行的手工课。为了培养年轻医师的实际操作能力,科室买来鸡爪、猪脚等,在办公室开展了高年资医生手把手带教的手工课程,让年轻医生更形象地掌握解剖位置和手术步骤,从而快速成长。
    护士长张红虹在骨科属于“元老级”人物,她见证了骨科从成立到成长的全过程,她说:“老一辈骨科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代接班人不负众望,他们用高尚的医德和雄厚的实力让学科建设蒸蒸日上,赢得了众多病人的信赖。以前,仙居百姓非常信任邻近某县的骨伤科,纷纷慕名前往。现在颠倒过来了,不仅仙居百姓愿意留在这里,还吸引了许多邻县患者慕名前来,骨科这块牌子已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让生命在我们手中延伸。”说到骨科的未来,风华正茂的杨国栋主任扬起了自信的笑容,他说,作为骨科的学科带头人,已经为学科发展做好了长远的规划。骨科主攻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创伤方面,重点在微创和危重病人的综合救治;二是脊椎微创技术;三是关节置换的规范治疗。学科建设总目标要在医院重点学科和台州市重点培育学科基础上,争取3-5年发展成为台州市重点扶持学科。技术水平达到除恶性肿瘤外本县所有骨科病人都能在县内得到解决。
   仙医善行,宁静致远。这就是县人民医院骨科,一个用智慧和大爱为千千万万个骨疾患者重铸希望的团队,一支用灵巧双手和精湛技术打造高精尖学科的医疗队伍生力军。骨科,还在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竹迹 文/摄
骨科医生手术中
杨国栋主任(右二)查房
手工课,在猪蹄上“练手”
下乡义诊
出院回访
2013年春节晚会上的精彩表演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