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职业暴露,“防”字应当先

时间:2014-03-11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艾滋病的流行日趋严重。近年来,我院曾收治过多例艾滋病病人,并承担着治疗的任务。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发生过针头刺伤、血液污染眼睛、手术过程手套破损等事例,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损害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记得半年前的一个深夜,骨科病房接收一位从横溪方向送来的骨折病人,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左上肢肿胀、畸形、麻木、活动障碍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呻吟。值班医生马上为这位中年男子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但术后转天的化验结果令人惊讶,原来这位中年男子居然为艾滋病患者。幸好手术医生操作规范,防护措施到位,没有发生手套破损、针头刺伤、血液污染眼睛等职业暴露的发生。
    在还没有开展快速检测HIV的条件下,各位医务人员为急诊病人进行清创、手术、抽血、输液、注射等一系列工作中,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标准预防)。应戴手套、或双层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艾滋病的防护 “防”字首当先。
    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不”:一是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二是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针头上盖针头套,应将针头套放在桌上一手操作就行。三是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四是不要将穿刺不成功且带有血迹的针头进行排气,应重新更换针头。五是不要在光线灰暗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应保证光线的充足,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六是不要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一旦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应长时间彻底冲洗;如果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但不要在伤口的局部进行挤压,然后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因此,意外发生后,只要及时冲洗、消毒处理,必要时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这种感染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不必过度担忧和恐慌。
 
                                                              红虹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