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感悟:由一面锦旗想到的
近日,一位来自邻县的患者给我院耳鼻喉科项旦医师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面锦旗让我这个医疗界的小年轻想到了很多。
还记得那年刚进医院时参加医院的各种培训,有一堂课是一个耳鼻喉科的“光头”医师讲的。记得老师发问:“你们知道昏和晕的区别吗?”当时大家发言很是踊跃,估计心里跟我想的差不多,这个简单,临床也都经常碰到,头昏,头晕,不都差不多吗?然后大家稀稀疏疏地说了好多引起头昏的因素,比如低血糖,比如脑供血不足等等。这堂课,让我从此脑中便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头晕和头昏不一样!这样一个概念在以后的书写病程记录中有所体现,偶会下意识想起“光头”医师关于头晕头昏的讲解,我会问自己,该病人是头昏还是头晕呢?
后来定科后因需要在五官科轮转3个月,这一次比较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印象中的“光头”医生,他叫项旦,40岁不到,刚刚今年初被任命为耳鼻喉科副主任。那段时间,接触到了比较多的“晕”“昏”病人,项老师一例例地给我讲解,通俗地描述。头昏一般只类似感冒后感觉昏沉不适,头晕类似酒醉后下脚不稳,摇摇晃晃,另一个常说的是“眩晕”,为天旋地转般好似游乐场里的某游戏。这样从当初的记忆到了浅表的认识,于我算是进步了。后来一次次看着老师的手法复位,看着一个个眩晕患者从天旋地转进来,到几分钟后就康复回家,听着每个患者由衷的赞叹项医师为“妙手神医”,历经病人诊治过程的我更是暗暗觉得神奇。
定科后离开了耳鼻喉科,我也就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对于“眩晕”的概念慢慢的又一次记忆封存,但对于那个“妙手神医”却有了更熟悉的感觉。对业务积极钻研;对待病人热情负责;对我们小年轻总是和蔼可亲,耐心教导。渐渐地,项医师的“光头”形象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了起来。
这次送锦旗的是临海城关的余先生,是一个眩晕患者,在上级医院反复治疗无效,经人介绍来我院找到了项医师,手法复位后效果立竿见影。余先生甚是感激,特地送来锦旗聊表心意!此刻,看着这面鲜红的锦旗,偶瞬间跟着自豪起来,心生感慨:谁说名医在三甲,我们项医师不也声名在外吗?只要肯努力肯钻研,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那么,无论在三甲还是二甲,都能体现一个医者的价值,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
俊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