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病患同“呼吸”
2007年,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从大内科独立出来;
2011年,呼吸科顺利通过等级医院评审,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水平;
2013年,呼吸科成为该院重点扶持学科。
……
呼吸,每个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而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就是一个病患平均年龄在 74岁以上的科室,一个用尽全力来帮助病人控制病情、延续生命的温馨科室。
一心一意,让生命延续
几年前,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管道泄漏事故。泄漏的主要成分为“三氯乙酰氯”,泄露范围涉及到周边的5个村约3000人。村民吸入该气体后即刻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并出现肺水肿等症状。当时到医院就诊的患者约有1000人次,住院的有27人。担任医疗应急救护组副组长的呼吸科主任赵坚,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参与救治工作并制定了救治方案,及时有效地安排病人就诊和检查,同时,安慰开导病人的情绪。7天后,轻微中毒的病人得到了治疗后均好转;相对严重的27位住院病人,无一发生严重并发症,通过1至2周的精心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来自白塔的李某由于劳作喷农药时吸入硝酸类刺激性气体后出现阵发性、较剧烈的刺激性咳嗽,近日,来到人民医院医院就诊。检查后诊断为吸入性肺炎(重症)、化学性肺损伤、呼吸衰竭等,尤其是李某在吸入毒气体后两肺广泛肺水肿,病情极其危重,存在肺水肿继续加重可能。病情严重最好的办法是转到上级医院救治,但是,病人转院路上风险极大,随时有生命危险。权衡再三,并征得家属同意后,呼吸科主任赵坚毅然承担下该重病人的救治。经过全科室医护人员近5天积极救治,李某终于脱离危险。2周后,李某康复出院,“真的是太感谢了,要不是赵主任,我可能难逃离鬼门关呢!”
2007年,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从大内科独立出来。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 专职技师1名。
呼吸科在短短6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期间,陆续开展了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各项治疗技术、无创通气技术、肺功能检测、专科特色吸入治疗技术等。根据省等级评审标准,呼吸科在病种方面如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重症肺炎、慢性呼吸衰竭、重症哮喘、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治疗及操作技术方面,肺弥撒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肺活检术、肺通气功能测定、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术等,均于2011年顺利通过等级医院评审,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水平。2013 年,被评为院级重点扶持学科。2013年,呼吸科床位使用率为121%,出院人次为 2160人次。
一朝一夕,让关系和谐
白天,病人点名要找赵坚。
赵坚主任的“粉丝”非常多,病人到医院就是奔着赵坚来的。
81岁的王婆婆由于肺部感染而住院。王婆婆的儿子说,老人的心理状态不是很好,需要医生相当大的耐心和劝说才肯配合检查。“我就是要找赵主任!”与赵坚几次接触后,王婆婆就对他相当地信任和依赖,有赵坚在,王婆婆才会积极地配合治疗。很多次,王婆婆来医院后发现赵主任不在,就一定让儿子立马打电话,赵坚接到电话也会马上赶过来。
晚上,赵坚主动来找病人。
几乎每天晚上,赵坚都坚持到医院查房,检查危重病人,确认病人安好或稳定后才肯安心离开。
8月20日晚9点半左右,赵坚离开医生办公室开始往病房走。病人和家属知道这个时间到了赵主任一定快来病房了,就都安心地等待着。赵坚走到一位患者的病床旁,拿起听诊器,认真地听着患者的呼吸,检查是否有啰鸣音和哮鸣音。检查完确认无恙之后,赵坚随和地与病人聊起了当日的身体状况,“怎么样,今天体温还正常吗?”“正常的正常的。哦,主任,你看看我的B超有没有问题?”赵坚接过超声检查单后,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什么大问题,没事。”“那我为什么不能走啊?”“肺功能检测做了吗?”“做了做了,在这里。”“没事,是肺气肿,放心啊。适当的运动还是要做的,走不动也要稍微动一动,老是这么躺着可不好啊!”看着病人安心了下来,赵坚这才走向下一位病人床前继续检查。
一位位病人,一个个病房,赵坚检查完所有的病人后,才回到办公室坐下来休息会儿,“已经习惯啦,晚上不转一圈,不查完房就心里不安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四年来,该院十病区呼吸科医疗安全零纠纷,医患关系非常融洽。
副主任医师赵坚,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同年,到县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2001年,在上海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及支气管镜中心进修,2004至200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呼吸科主任、台州市大内科学组委员。赵坚擅长于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性病变、重症肺炎及肺癌化疗等疾病诊治;擅长支气管镜下肺肿瘤、肺结核确诊、肺泡灌洗术、支气管内异物取出等气管镜介入治疗;率先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衰竭、经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多次获院新技术新项目二、三等奖。
一言一行,让情感升温
81岁的周大爷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这次已经是第8次住院了。一说到主任赵坚和护士长崔娅丽,周大爷赞得停不下嘴:“赵主任和崔护士长真得是太好了,真正地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啊……”原来,周大爷在第一次入住十病区的时候跟医生护士就熟悉了起来,出院的时候崔护士长给了他一张“健康沟通卡”,健康沟通卡上有赵坚和崔娅丽的联系方式。崔护士长告诉周大爷,有情况就打健康沟通卡上的电话,要住院也打个电话过来,空出床位后会立刻通知的。从那次后,周大爷没有出现过“空跑”的情况。
“这个点子是我们十病区最早想出来的,健康沟通卡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呢!”崔娅丽说,“医生护士跟病人的愿望是一样的,都是希望早日出院、早日康复,而发放健康沟通卡就是为了方便病人。由于呼吸科的病人都是慢性病,我们在每个病人出院时都会发一张沟通卡,在下次来医院之前先给我们打个电话询问病床空位,我们会在有空床的第一时间通知病人。病人们到医院来就可以直接住院,不用白跑一趟,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来说,真的不能仅用方便两个字来诠释的。沟通卡上用的是我们的私人电话,深夜难免会被电话吵醒,但想到病人一定是在最需要帮忙时才打的电话,所以不会因为吵醒而不开心,反而感到一种欣慰。”
此外,呼吸科的医生护士们还会对家庭氧疗的病患实行不定期家庭、电话随访。
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氧血症患者来说,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态,防止肺心病恶化,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七旬老人陈阿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心病患者,从2010年开始,是呼吸科医护人员的老病友。由于疾病缠身,陈阿婆已经瘦到了60斤。陈阿婆一年里有一半时间都在医院,等病情稳定一些后,便回家进行家庭氧疗。老伴细心地跟医生护士学习了氧气瓶的使用方法与吸氧法,在家中细心的照顾着陈阿婆。
陈阿婆的家中放着3个氧气瓶,用的是双鼻塞吸氧法。8月22日,星期五下午,是主任赵坚和护士长崔娅丽以及主治医生陈志建来做家庭随访的日子。陈阿婆听说后,开心得连午饭都有些吃不下了。
看到他们走进家门,陈阿婆马上绽开了笑容。赵坚检查完陈阿婆的心肺呼吸等情况后,询问她最近吃了什么药。“舒利迭吸入剂,一天一次;噻托溴胺吸入剂,一天一次……”认真听完赵坚的嘱咐,陈阿婆将自己不舒服的地方跟赵坚说:“医生,我这几天睡醒的时候都感到头痛。”“这是因为刚醒的时候二氧化碳比较多,鼻吸口呼多做几次就好了。”说完,赵坚吩咐随行的崔娅丽:“老人家现在有点缺钙,需要打针”。由于陈阿婆行动不便,崔娅丽说一定抽空过来给陈阿婆打补钙针。
“病人就像我们的家人,需要我们的时候打个电话,我们能做到的一定会尽力去做。”
精湛的技术重要,赤诚的用心更是不可或缺。医者这份沉重的职责,或许只有对生命有最深沉的爱,才能勇于承诺,才能不离不弃----他们,与病患同呼吸!
朱柳波 龚科逞 文/摄

支气管镜检查

查房

肺功能仪

家庭氧疗,家访

晚查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