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接生”是大事,切莫当“儿戏”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承载着亲人多少的喜悦和期朌。可是,因为孕妇生产不去医院,反而按照老家的“土法”自己接生,结果导致出生仅6天的婴儿患破伤风而危在旦夕,让闻者唏嘘不已。
“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日前,一对中年夫妇慌慌张张地抱着出生仅六天的男婴来到县人民医院儿科求诊。经医生检查,该男婴患的是“新生儿破伤风”,且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据了解, 这对中年夫妇是来自贵州的外来务工人员,多年前生养了一个女儿,但有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思想观念的他们一直想再生个儿子。“结婚20多年了,就想要个儿子,”中年夫妇悔恨不已,“好不容易盼到儿子了,却……土法接生真的害死人啊!”
在家里土法接生,无疑是把人命当儿戏了!如果时间能倒流,相信他们一定不会再选择这种方式,可惜,没有“如果”,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从土法接生到住院分娩,是从落后愚昧到科学文明的进步。众所周知,土法接生,母婴遭罪,甚至危及生命。可为什么在新法接生提倡了60多年的今天,仍然有人不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分娩呢?笔者分析,一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土法分娩的危险性;二是经济拮据,为了省钱;三是心存侥幸图方便。就像那对中年夫妇说的:“一打听,上医院生孩子的费用,平产需三千元左右,剖宫产则需六千元左右,这对打工的我们来说是笔巨大的开销。再说,以前大女儿也是在老家用土法接生并平安长大了,所以我们才决定自己接生,哪知道孩子会得破伤风啊?!”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脐风”、“撮口”,通常是土法接生消毒不严格,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5—7天内,所以俗称“四六风”、“七日风”。新华网曾报道,某报告统计显示,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乙型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可见“新生儿破伤风”的厉害和危险性。另外,婴幼儿各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抵抗力低,病情发展快,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如,在家里土法接生的新生儿若被生锈不洁的剪刀直接剪断脐带,就会引起新生儿感染。而据统计,感染、早产、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三大原因,其中感染约占36%,在新生儿死亡中位居首位。
土法接生不科学、不卫生;不具备必要的接生知识,没有规定的器具,不符合医学消毒规定等;土法接生危险多、伤害大:婴儿易患破伤风、窒息死亡,产妇易死于产后出血、产褥热、难产等。老话常说“儿奔生,娘奔死,只隔阎王一张纸。”就是用来形容以前用土法接生的惨烈情景。
生命大如天,因此,“实行正规接生,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是杜绝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关健。
笔者还认为,一方面,广大育龄夫妇要彻底摈弃落后的接生方法,建立健康科学的生育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外来民工等经济困难家庭在生育方面的帮扶或倾斜力度,不要让“生不起孩子”成为横在贫困父母们面前的一道坎。
“接生”是大事,切莫当“儿戏”,土法接生要不得,为了母婴安全,准妈妈们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分娩,希望如莫言先生在《蛙》中描述的接生方法永远都成为过去。
又听襁褓啼哭声,唯愿母婴康且宁。叮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