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忙就出现在哪里!”
初次见到郑金川,他带着和蔼的笑容,谈话低调幽默,采访之际,不时有人打电话给他,寻求业务上的帮忙,他都耐心解释。当问起工作辛不辛苦时,他却连忙摆手说“不能用辛苦来形容,而且我真没什么好写的,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这就是郑金川,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一位虚怀若谷的科室主任。
评审:以院为家“终不悔”
“PCR复审不通过,我就是去了外地也放心不下,等检查过了我再去。”
2014年7月初,在一次体检中,郑金川的肺部CT结果显示有一小结节,结合他有着长久的吸烟史,并时常有咳嗽等症状,外科医生建议他去上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家人也非常担心,着急地催着他前去。
但是,当时碰巧省里来复审PCR项目。PCR是指基因检测实验室,可以用来检测乙肝病毒、DNA检验等项目。“第一次检测的时候是国家卫生局来验收的,这次是省里来复审,这个项目五年复审一次,如果复审通过,对于医院,对于患者来说意义重大,我肯定不能走。”回想起去年PCR复审,郑金川这样说道。
2012年8月份是县人民医院等级医院复评时期,从5月份开始,郑金川日夜都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直到评审通过。
一说到2012年医院评审,急诊检验组组长沈勇就说:“无论是平时,还是每次的医院评审,主任真的就把医院当家了。”随即,沈勇领着记者去隔壁的办公室,房间里陈设简单,只有两个大柜子,柜子里放得全是患者的检验资料,分年度、分项目整整齐齐地罗列在一起,“你看这些小册子都是郑金川一个人整理的,至少有100多册。”话没说完,沈勇从墙角拉出一把旧的折叠躺椅,继续说道:“看,主任中午就是躺在这把躺椅上休息的,饿的时候就吃点饼干。”
“我与主任同事20年了,他一直都非常勤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08年的医院评审,有时我值夜班的时候,到了12点发现主任还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他这种精神确实值得佩服。”王相华说道。
“其实最辛苦的还是2005年我院第一次等级评审的时候,那时真的辛苦。”说到2005年的等级评审,在采访中一直说自己不辛苦的郑金川这样感叹起来。
在这三四个月里,郑金川每天下班都不回家,却都是坐在办公室电脑面前里整理、汇总科室之前所有的资料,包括SOP文件、质量手测程序文件等科室资料。“基本上每晚上都是10点之后才回家,那时差不多整理了30万字,挺吃力的。”
搬迁:以身作则“是猛帅”
2014年11月1日是县人民医院搬迁新院区的日子。作为医院仪器最多的科室,检验科的搬迁从头天下午开始,为了确保第二天能顺利运行,全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在加班加点。作为科室主任的郑金川更是以身作则,冲在工作的前方,同事们戏称“郑主任可是我们的猛帅!”
因为医院投标的推迟,检验科实验室的装修也因此延后动工,操作台在10月28日才做好,此时离搬迁时间仅剩三天,而检验科大多是血液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大大小小共400个检测项目,在搬迁过程中要非常细致同时也非常耗时。不仅如此,大大小小的几十台仪器,设备调试也是一个相当繁杂的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郑金川早早就联系好工程师,邀请他们过来调试。
当天晚上,连同生化室等5位组长,郑金川一直在新院区进行设备调试,直到确保所有的设备都能正常运行,郑金川才放心地走了,此时已是凌晨两点。“那晚我都打算通宵了,2点算早的了。”回忆起当晚的搬迁,郑金川笑着说道。
其实,早在11月份初起,郑金川就开始着手搬迁的事项,中午基本上都是呆在医院没有回家。一方面,开始陆陆续续整理资料,另一方面,一有空,他几乎每天都要去新院区办公室,看看哪里的水电不能用,哪里的电压不够稳定,王相华说:“下午上班空点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他推着推车,将资料一点一点推到新院区。”虽然如此,还有好多旧的设备还没清理。
“因为血库的资料至少要保存15年,检验的资料至少要保存3年,一下子肯定搬不过来,平时能搬就搬点。”郑金川解释道。
然而,刚刚搬到新院区的十多天,网络不顺畅,电话也不稳定,无论大小事项,郑金川必须逐一加以落实。“没有什么累不累,就像自己家里搬家一样的嘛。”郑金川回答道。
休息日:每年“结余”20天
“2月3日 血库 ;2月4日 抽血门诊; 2月7日 抽血门诊 ;2月9日 血库; 2月10日抽血门诊;2月14日 血库半天; 2月18日 血库 ;2月19日 免疫一天 ;2月21日 血库半天……”这是今年2月份排班表中郑金川部分的排班。
那时正临近过年,郑金川在时间安排表中,特地给自己多安排了几个班次。“年轻人要多休息,我们多值点班没事。”郑金川说。据同事介绍,以前即使是大年三十晚上不值班,每年的除夕夜、正月初一,郑金川也要过来医院看下。
据了解,郑金川每个星期都有一天半的休息时间,但他总是来医院加班,一年下来,他的休息日结余20-30天。
郑金川1985年从台州医院调到县人民医院,1998年当副主任,2007年成为科室主任,从1990到1997年这段时间主要负责放射免疫分析,1997年后开始做生化,之后在各个岗位之间轮回工作。30年的工作经验让郑金川成为了科室的主心骨,一遇到什么问题,科室人员都会打电话给郑金川寻求意见,在他的指导下,各个岗位的检验工作开展顺利。门诊组组长项文贵说:“党员行为守则里怎么写的,我们主任就是怎么做的。”
“相对于其他科室,我们晚上加班的概率小,还是其他科室忙。”郑金川谦虚地说着。
看病房标本、生化室里整理标本……如果没有班头的话,郑金川每天早上也不会闲着,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去门诊窗口、血库看看,按照同事的说法,哪里忙主任就会出现在哪里。
“对工作他绝对认真,原则性很强,为人谦和,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科室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从不回避,都是想方设法积极解决。科室主任做到这份上,也算是真正的称职了,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说起郑金川,检验科副主任周玉琳动情地说道。 张梦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