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行业,“小鲜肉”撑起了“半边天”

时间:2015-05-11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编者按: 在103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小编向所有的护士致敬!尤其是护理群体里的“小鲜肉”男护士们,祝大家节日快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一般来说,护理工作是女子从事的职业,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求,男护士渐渐走到大众的面前,并得到病人、家属以及同事们的认可和喜爱。目前,我院共有护士 360 名,其中男护士只有四名,虽说所占比例还太少,但男护士显现的优势已越来越突出,如男护士的应急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体能上都是女护士不可比拟的。据了解,今年2月,浙江省首个男护士组织“西湖男护联盟”成立,立即吸引了其他医院和许多男护士的纷纷加入。可见,社会和广大民众对男护士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与数量庞大的“美小护”相比,男护士在医院里怎么都算“稀有物种”。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我院特邀请记者采访了三名男护士,聊聊他们的故事,说说他们的心里话。
 
 
 邹国治:
        仙居,也是我的家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感到没‘脸’做这行,因为从事护理这个行业一般都是女的。”邹国治说,那年,没考好分数低只能上卫校,刚好卫校在招大专生,家里人不同意复读,只好去当男护士。“在读书的时候就觉得没面子,但坚持下来了,发现这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
    2004年1月,23岁的邹国治离开老家湖北荆州,从武汉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到金华,25日到了仙居。
    在这里,等待他的不仅是他在仙居的第一份工作,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男护士,还有他现在的妻子,同样也是医院的一名护士。
    邹国治的妻子同样也是湖北人,而且两人还是同学,她2001年就在仙居了。现如今,两人都有一个10岁的女儿了,“孩子在三小读书,非常懂事,一有空,我就多陪陪她。”说到自己的家庭,邹国治开心地笑了。
    因为家在湖北,邹国治很少回家,最长的有四五年没回去,最近一次回家是去年大年初一在家呆了一个星期。邹国治感慨道:“以前是年少不懂事,跑这么远,现在每年都想回家,年纪大了,有想家的感觉,不过,这里也是我的家。”
    2005年底,邹国治调到血透室,这一做,就是10年。
    每天早上7点不到,邹国治和其他4位值班护士就已经在上班了,他们打开血透室里的30台血透仪,配好药,晚点便有病人来做透析。
    今年67岁的丁人凤在县人民医院做血透已经14年了,一提到邹国治,她就笑得合不拢嘴:“这里的医生都好,他最好,人幽默、开朗,技术又好,简直就是我们的开心果。”可是,邹国治刚刚到血透室的时候,丁人凤不愿意让他给自己打针,直到护士长说他在省人民医院工作过之后,丁人凤才放心。在这之后,只要是邹国治在值班,丁人凤都要求他给自己打针。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邹国治及其他值班人员都是没有时间午休的。要随时观察特别是观察一些神志不清或者特别爱动的患者,看看他们打针的地方胶带有没有松了,一旦松了,不及时发现就可能有很严重的后果。“有的患者不听劝,我有时候骂他们几句,他们也乐于接受。”邹国治说。
    采访之际,A区4床吴大妈的仪器响了,邹国治走到仪器旁,摁了下按钮,转身介绍道,“每次透析后会称一次体重,下一次透析前会称一次体重,像吴大妈体重增加超过3Kg她心跳就会加快,血压较低,这次她就重了3.3Kg,我就要随时看她的血压监测。”
    因为熟悉了各个病人的状况,邹国治对时间掌控得非常到位,他知道哪个病人会出现低血压,什么时候每位病人都比较平稳,自己可以出去吃个午饭。
    也因为娴熟的技术,邹国治深受患者和同事的信任。在做透析的罗先生经常出现低血压的状况,2012年,罗先生出现内瘘闭合,静脉输血不好用,只能直接穿刺动脉,但是值班护士插了很长时间都失败,主任只好打电话给邹国治,插了两针才扎进去。“可能是因为我胆子比较大,所以能插进去。”邹国治谦虚地讲道。
    护士王云波刚刚去年来到血透室,说起邹国治,她说:“他是我们的元老了,也是带教老师,讲话特别风趣,一有什么事都会耐心教导,他对病人也很好。”王云波回忆说,以前血透室是三班倒,每次夜班下班都是夜里12点了,有一个病人手脚不方便,邹老师都用电瓶车载他回家。
    虽然工作单一,但是一直要保持着一颗开朗、乐观的心,这是邹国治一直所坚守的信念。 张梦瑶
 
 张竞:
     “护士职业已融入了我的生命”
 
   “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缝合针、一次性用品……”张竞嘴里默念着要准备的手术器具。再过二十分钟就要有进行脾切除手术,在一切  准备妥当后,张竞又认真清点了一遍物品。
    张竞是县人民医院手术科的一名普通护士,整个手术室有22位护士,其中有3位男护士,他是其中的一个。他身材微胖,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动作十分灵活,在我们即将走进手术室时,他熟练地帮助我们穿上消毒过的衣服。
    从2011年初刚踏进手术室,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四年,这四年,张竞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成熟老练的护士,辅助医生手术、安抚病人情绪,以及准备手术器具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当上手术室的护士,其实有点偶然。”张竞说,大学开始的时候,学得专业并不是护理,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竞选修了护理,大学毕业后,成了人民医院的一位护士。“最开始做护士工作,我也是很不适应,毕竟男护士不是那么普遍。但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护理工作的也越来越投入,觉得小护士也可以有大作为,很感谢现在得到的一切。”
    刚开始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得心应手,从学校学来的知识和真正的上手术台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同。2011年,3月到6月是张竞的实习期,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带着他。最开始是“老”护士准备,张竞在旁边看着;两个月后,张竞开始准备手术器具,辅助手术医生,“老”护士在旁边指点。“这期间有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次剖腹产手术,孕妇在手术过程中大量出血,可把我吓坏了。虽然最后产妇没出事,但当时我真的特别紧张。”张竞说,“这件事也让我懂得护士事先手术器具准备是否到位,递器具是否能快速准确的重要性,生命很宝贵,我们要时刻准备着。”
    护理工作是忙碌的,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张竞说,到了年末,手术室时常加班。记得2014年1月中旬的一天,在忙了一天的工作后,下午五点,张竞刚想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突然又接到一位孕妇要做剖腹产的手术。张竞急忙准备好手术器具,在手术中,他又有条不紊地辅助着医生,该手术做得非常成功。不曾想,手术结束后,又送进来一位病人,一位做准备做开颅的病人。此时,张竞已经很累,但还是准确迅速地辅助着整场手术,手术后,还在病床旁守候着病人苏醒。此时,东方出现一丝鱼肚白,夜的宁静早已被打破。张竞说:“虽然工作很忙碌,但看到病人苏醒,他们家人的笑脸,这一切都很值了!”
    “你一个男孩子怎么不去当医生呢?”这是病人和家属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张竞说,一开始,他也总是红着脸无法作答,而现在,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可以坦然地回答:“护士职业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徐焕健
 
 应毅
       “护士工作累并充实着!”
 
    来到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初次见到了男护士应毅,他和蔼可亲的外表下有一种严肃的气质,让人感觉他在工作上一定是个认真负责的人。
据了解,应毅是2011年2月到手术室工作的,到现在已有四年了,手术室一共22个人,男护士有三个,所以手术室有很多重力活或有难度的手术活都是三名男护士做,期间的苦和累可想而知。
   “手术室很忙,常常一天下来要做六七台手术,一台手术做下来需要两三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作为手术室的我们中午也是没休息时间的,常常都是从早上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去的。”应毅说,“半夜三更,正在睡梦的我被叫到医院做手术,那是太平常不过的事了,而且要在15分钟之内一定要赶到。”
    当记者问应毅,他是如何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时,应毅笑着说:“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有次我加班做手术,与妈妈有5天没照过面,因为每次都是我半夜回来,那时妈妈已经睡了;我早上起床准备去上班时,妈妈早说出门到公园锻炼去了……我的爱人和我一样也是护士,也在人民医院上班。我们白天几乎见不到,夜里加班的话也是很难见到的,但她和妈妈一样,都很支持我的事业。护士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很辛苦,但也让我过的比较充实,所以,我现在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
    不久前,有一位92岁的高龄老人来县人民医院求治,他因外伤造成左髋关节疼痛,无法自主活动,经检查确诊为“左侧股骨颈骨折”。接诊医生认为,若保守治疗,老人将长期卧床,会出现褥疮,且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大;若及时进行手术,三至五天即可下床活动。虽然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手术不但能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而且会保证生活质量,并减轻陪护压力,对老人及其家庭都非常重要。经过讨论并征求老人家属意见后,决定为其进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
    在确保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后,准备好了心电监护仪和抢救药品,实施了硬膜外麻醉,进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由骨科医生毛文华主刀。手术期间,老人出现了心率血压下降,情况非常不好,这样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心脏停止。在此情形下,医务人员立刻为患者实施抢救,从之前的侧卧变成仰卧,进行心脏按压,应毅也在现场紧张地协助医生抢救,安置卧位;迅速配药送药;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人终于苏醒了。应毅告诉记者,手术室里抢救病人绝不亚于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从发现到抢救,医护人员反应一定要迅速,千万不能慌乱,只有全力和时间赛跑,才能赢得战斗的胜利。手术后,经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92岁高龄的老人的“危险信号”逐渐“解除”,五天后便可以在家属的搀扶下下床活动。
    踏踏实实工作,让应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赢得同事和病人的一致好评。“应毅可是个好护士!”刚从手术室出来的普外科李主任告诉记者,“工作上,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我们都很喜欢他……”应奇展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