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天精心照顾,助“巴掌婴儿”渡“八十一难”

时间:2016-10-17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谢谢,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10月8日,在儿科病区,我们见证了这样感人的一幕:妈妈王女士小心翼翼地接过宝宝,随行的家属给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送上了一面写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热情服务护理周到”几个字的锦旗,并再三表示感谢。
    这一天,牵动着我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巴掌婴儿”张乐(化名)终于健康地出院了。
    也许,对于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来说,这份感谢真的来之不易。正如主管医生朱屹所说:“28周的早产婴儿,如果要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天意,靠的只能是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无私的爱了。”
 
早产女婴体重仅1.25千克
    8月30日,伴随着一声啼哭,28周+4天的新生儿小张乐来到了世上。作为早产儿,张乐的身高只有41厘米,体重仅为1.25千克,全身皮肤薄如蝉翼,皮下的血管看得清清楚楚,心跳每分钟达到100次以上,呼吸微弱且不规则。而正常的新生婴儿身高至少有50—55厘米,体重在6斤左右。
    在医学上,未满28周的婴儿分娩属于早产儿,其存活率低,并且出生后患新生儿肺炎的机率大大增加。若护理不当,全身各脏器尚未发育成熟的张乐也会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
    “为了这个孩子,之前我妻子还在温州保过胎。现在,孩子终于来到了我们身边,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救这个孩子。”父亲张先生坚定地说道。
    于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张乐就被抱进了新生儿监护病房,在那里开始了长达45天的“闯关”。
 
“她每重一克,多吃一毫升,我们都很开心”
    新生儿监护病房里,十几个小家伙躺在温箱内恬然酣睡,其中,“巴掌婴儿”张乐又显得格外特别,她是出生体重最轻、胎龄最小的。既要保证宝宝免受呼吸道感染,又要最大程度地让宝宝获取营养,为此,儿科的医护人员做了不少努力。
    为了让张乐最大程度地适应环境,护士们专门为她做了一个“鸟巢”,模拟母体的环境,只要她小脚一蹬,柔软的棉絮就像母亲的子宫壁一样有所反弹。同时,为了不让灯光刺到宝宝的眼睛,护士还在保温箱外罩了一块遮光布。
    因为极低体重、呼吸不畅,儿科医护人员不得不为她插上CPAP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同时,插入鼻饲管以保证静脉给药治疗及静脉高营养。
由于张乐的肠胃功能虚弱,开始喂奶时,护士每6小时才能往她的胃里推1毫升。
   “每次喂奶的时候真的是一点一滴喂的,要吃吃停停,尤其是要观察有没有呕吐、返流现象,千万不能呛着。”照顾了张乐近一个月,已经怀孕2个月的小儿监护室责任护士李海燕说。
    每天早上,值班护士上班的时候,总是第一个为张乐“洗漱喂养”:全身擦洗、通便、换纸尿裤、查看胃管里是否有奶滞留、喂奶……而其他护士也会关切地问到宝宝昨夜有没有上过厕所,胃管里有没有滞留物。护士们笑称,比自己的孩子都要关心她。
    在给药、补液、补电解质等治疗方面,根据小家伙的身体机能,主治医师准确地计算用量,牢牢把关好每个细小环节。 
   “她的状况牵动着儿科每个医护人员的心,特别是主管医师朱屹,每天上班后,都先去病房观察她,再去查房。大家在交班时都会特别询问一下‘巴掌婴儿’的现状,因为这么小的婴儿要长大,真是要历经好多关口啊”护士长张丽英说。
    从最初的每6小时吃1ml、每4小时5ml、每3小时7ml、每2小时10ml到最后的每两小时吃25ml,从最初的辅助呼吸到自主呼吸,从鼻饲喂养到自主吮吸……日复一日,在医护人员细心的照料下,小张乐顺利地闯过了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等一道道难关,体重也从最初的1.25千克上升到1.87千克。  
   “对于我们来说,每天她的体重只要有一点点的增加,或者她的吃奶量仅仅只增加了0.1ml,我们都会很开心。”李海燕说。
 
 
“有你们照顾我们很放心”
    其实,早在9月底的时候,小张乐的体重就已经达到1.8千克,呼吸、消化等身体机能也正常,医生建议孩子可以抱回去喂养了。
    然而,家属坚决要医护人员再照顾一段时间并表示:“你们照顾得细致,放在你们这里我们很放心。”
    此后,为满足新生儿的治疗需求、促进母婴交流,医生特地叫来张乐的母亲,每天母乳喂养10分钟。
   “这样既可以教母亲如何护理早产儿,又可增加母婴的亲情交流,缓解母婴分离带来的焦虑,同时,也能促进宝宝肠胃蠕动和脑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儿科主任医师王坚英说。
    在顶着“收这样的一个患儿还不如多接收其它5个病人”的压力下,在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10月8日,幸运的小张乐顺利出院了,这位漂亮的小姑娘也即将开始她全新的人生征程。  张梦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