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最强流感,我们倾力护航
“这次的感冒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家小孩4岁了,平日里体质非常好,也病倒了,第一次到医院来看病。家里老老少少都感冒了。不光是我们家,周围的邻居也是一个样,一人开始感冒,家里其他人紧跟着就开始了。”仙居县人民医院儿科诊室内,一位患儿家属苦着脸,对医生和旁边的人倾诉。
这波流感来得实在凶猛!据省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有H1N1、H3N2和乙型BY系三种型别的流感病毒同时流行,以乙型BY系为主。我们大部分人对乙型BY系缺乏免疫力,所以普遍容易感染。虽然病毒感染传播速度快,好在致死率低,大家不必恐慌。县人民医院防保科张红虹科长建议:“大家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保持睡眠充足,饮食均衡,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流感高发期,不去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如果出现高热不退等严重情况,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
1月9日,国家卫计委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对于流感治疗,他们推荐了包括奥司他韦在内的三种抗病毒药物及包括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等13种中成药和饮片。
(另附两张中药处方:
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汤军的增加呼吸系统抵抗力药方:黄芪、白竹、防风、太子参、甘草、山药、山楂,可以煎煮当饮料喝,如果平日里脸上容易长痘痘、便秘、长口疮等湿热较重的人,建议加金银花和菊花、新鲜铁皮等清火的药。
浙江医院中医内科的成人预防流感方:桑叶、北杏、浙贝、玄参、杷叶、桔梗、神曲、千层纸、葛根、甘草等,此方具有“宜辛凉甘润、助消食导滞”的功效,适合预防性服用。)
这次流感来袭,加上这个季节的冠心病、慢性肺病好发,不单只是孩子中招,还包括了很多青中年与老年人。据悉,仙居县人民医院2017年12月份门诊人次达43822,出院人次1323,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22%,19%,创史上最高就诊人数。
上午九点多,医院的门诊大厅内,输液大厅内,及检验、超声、放射、心电等医技科室的候诊厅里都坐满了人。哭吵声,连声的咳嗽声,此起彼伏。门诊药房的窗口前,收费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队。
儿科门诊告急
12月起,我院儿科门诊量剧增,12月25日门急诊量高达627人。为了紧急应对暴增的门急诊,仙居人民医院召开协调会。从元旦起,取消了急诊挂号,使每一位患儿都能及时得到诊治。并从外院抽调了儿科医生一名,保证上午能安排5个诊室同时就诊,比平时增加了3个,急诊上下半夜各安排1名医生。每天下午时间从病区抽调1-2个医生帮忙。考虑到医生人员不足,安排上半夜的医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帮班,减少患者的等会时间。在普通儿科病房核定床位36张的有限条件下,另安排了走廊加床12张。NICU核定床位15张,最多收到20个病人。从2017年12月份开始,儿科每天出院病人7-12个左右。每天预约住院排队的病人仍达二三十人,最多的达到三四十个。这给儿科医护工作者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病房护士在做好住院病人日常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利用中午与晚上时间加班加点给门急诊儿科病人做雾化吸入、吸痰护理、并辅助化验室做好静脉抽血困难患儿的采血工作。通过延长晚上帮班护士上班时间来完成剧增的工作量。2017年12月,普儿科与NICU出院人次将近280人,儿科病床使用率达到了130.82%。虽然大家都很辛苦,唯有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恢复健康,露出笑容时,那一刻,才觉得有所值得。
内科加床、加班、增病区三部曲
而同时,九西、九东、八西、八东四个内科病区也有序地忙碌着,每个病区核定床位44张,只好在走廊上,甚至护士站的旁边,都加上床。其中,八西病区加床23张,整整住了六十七人。该科室从1月9日开始,平均每日出入院病人8-13人。只好将上班时间提前至7:30,部分人员中午下班的时间延长半个小时,下午下班时间也延至6点。八东呼吸内科,八西消化内科、九西心血管内科床位使用率分别高达133.36%、127.2%、123.09%。大内护士长王雪仙的手机被打爆了,都是要求住院的。“实在是没办法、走廊的床都加不下了”这是护士长的一律回答。一床难求,此时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王雪仙护士长说:“心电监护借了3台,共用了16台,微泵也借了3台,共用了13台,每小时的巡视记录一轮下来,差不多第二轮的巡视又要开始了。”内科病区每天的输液量很大,分管药物配制和领用的护士,平均每天需要连续工作8-9小时,才能安排好病区所有病人的药物。八东病区金怡辰护士,22岁,刚好工作一年。她的两只手上,拇指和食指贴满了胶布。每天800多支的药品配置,300多瓶液体的输液量,很多护士的手都像她一样龟裂了,每天微信记步10000+,她们自嘲“累成狗”了。其中一个叫张娇娇的心内科护士,一直忙到下午4点,才想起自己从上班起,还没上过厕所。而下不了班,匆匆扒几口送来的外卖,成了这个阶段大多数值班医护人员的常态。夜间的值班医生们更是没有打盹的功夫,这床发热了,那床心衰发作了,那个危重病人要抢救了……
八西病人徐川山说:“我去了很多地方看毛病,这气管炎就是没有好转,到了人民医院,一瓶挂下去,我就觉得舒服多了。这里的医生护士对我很好,他们太忙了,从这头走到那头,从那头走到这头,连歇一下的功夫也没有。”
面对内科系统超负荷的工作,林荣海院长和其他院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商量对策缓解现状。1月19日,新开设的综合病区正式投入使用,暂时用来收治以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为主的病人。新的综合病区位于感染科三楼,核定床位30张,使用第一天,就收住了17位病人,暂时缓解目前内科系统一床难求的紧张状况。
输液室、药剂及各医技科室是坚强后盾
输液室里,护士长王秀华说,输液量已经从去年的350人次左右翻了一番,现在基本都在700左右了。每天上午9:30-15:00,18:30-21点30两个高峰,他们现在采取弹性排班,高峰期会多排两名护士上班,加上护理部安排的每天2名年轻护士来做义工,相当于高峰期多出4个人手,可以应付忙碌的状态。护理部主任郑秀萍和副主任吴雪仙最近也都在输液室帮忙。昨天后半夜的值班护士周玲华说,后半夜的输液病人有70人,大部分是孩子,光留置针就打了十多个。辛苦显而易见,虽然忙碌,大家都能有序排队,并体谅她们的不易,这是她觉得最欣慰的地方。王秀华说,输液室的护士每天都是要到12点半才能吃上午饭。但是能较长时间应对如此强度的工作量,说明输液室的团队确实很棒!
而门诊药房主任刑珊珊感冒二十多天,继续坚持工作,她说:“就是辛苦了我们科室里的那帮小孩。”这群年轻的药师,从12月份开始,每天要发将近3300多张处方,远远超过了平时1600左右的工作量。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四查十对(即查处方,药品,配伍禁忌,用药合理性,对科别,姓名,年龄,药名,剂型,规格,数量,药品性状,用法用量,临床诊断),不仅要快速,更要确保精准。医院没有药品传送带,全靠人力在一排排药柜前穿梭,每天微信记步20000多步。她直言,每个人累得连多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但每个人都默默地把自己的活做完,没有一个人请假推脱。门诊药房启用了自己的应急系统,在有限的人力上,最大量增开药房窗口,确保每一份药物都能及时到达病人的手中。检验科的工作也有序进行,这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完成了急诊血常规,血气、血生化等各项检查约18000多例,超声、心电的工作量增长超过15%以上,放射科的中午与夜间急诊拍片与CT数量翻倍……忙碌的时候,所有科室无一例外,都采取了提前上班,延迟下班的方法。
在这共同抗击流感的五十个日日夜夜里,我们的医生与护士用自己的意志对抗着高强度的疲劳,盼望所有病患早日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抗击流感的战役仍在持续,我们的团队依然忙碌。他们中,有孕妇王贝贝医师和郭婷婷医师,王医师怀孕快8个月了,每天拖着笨重的身体查房,让病人家属看了也心疼。郭医师怀孕9个多月,碰到查房的时候胸闷了,就去吸会儿氧,然后继续查房;他们中,有我们的“平民医生”徐荣贵主任,他的腰痛病还没康复,坐了一天的门诊后,走路都直不起腰来了;他们中,也有宝妈张青青和王晓晴护士,一个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喂奶时间,只能在下班后去照顾自己生病的孩子,一个在下了上半夜班后,才发现自己发烧了,赶紧去挂瓶,因为明天还要工作;九西主任助理朱赟,下了夜班后还要去做介入手术,年轻医生娄轶群说,就算我脚痛,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去休息?二十六岁的药师戴晓铎,一米七几的男子汉,忙得头晕目眩,喝了一瓶藿香正气水在药房的椅子上坐一会儿,接着干……还有很多这样的仙医人,不能一一尽数。每当看到我周围那些善良的同事隐忍的身影,我禁不住眼睛潮湿。我们是一群负荷运转的“陀螺”!但是,他们更是仙居百姓健康的守护者!是仙医蓬勃发展的中流砥柱!也许,他们负了孩子,爱人与长辈,但是他们没有辜负为医者神圣的使命。
抗击流感与疾病的路上充满艰辛,仙医人用心为仙居百姓护航! 应美萍

输液室人满为患

儿科门诊医生每天加班加点

儿科病房走廊

几个内科病区走廊都是这样的

呼吸内科22岁护士金怡辰的手

心内科医生王贝贝怀孕7、8个月了还坚持上班

呼吸内科医生郭婷婷怀孕9个月,查房过程中出现胸闷,去吸会氧气又接着查房

心内科护士张青青这会还没退烧

心内科主任助理朱赟夜班后查完房,还要去做介入手术

药剂科每天排队,有时甚至排到大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