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脖子病”?肺病?罪魁祸首却是……
80岁的泮阿婆是仙居下各人,一个月前,出现了咳嗽咳痰,曾在当地住院治疗十余天,咳嗽好转。可是,阿婆胸闷气促的症状却没有减轻,即使上一趟洗手间,来回短短的一段路,都会让她的气喘加重。
数天后,泮阿婆连坐着不动也气喘吁吁的,只好到县人民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升主动脉扩张;两侧甲状腺增大,右侧增大延至上纵膈”。肿瘤外科的姚永庭主任看过病人后,认为病人肺部有感染,需要先控制。甲状腺显著增大,压迫气管,建议择期手术治疗。泮大娘及家人们都很惊奇,本来认为得病的只是肺,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甲状腺上长瘤子了!
泮阿婆脖子上的这个瘤子,算起来已有二十多年了。平时也没啥不舒服,家里人一直都把它当做“大脖子病”看待,平日里还会特地叮嘱老人多吃点海带之类的食物。这样的“自我诊断”实在是要不得!
1月12日中午,泮阿婆出现了严重缺氧的表现,口唇紫绀,四肢冰冷,呼吸很费力,吸气的时候,锁骨都露出来了,面部表情非常痛苦。肿瘤外科姚主任的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已经等不及肺部感染的控制了,需急诊手术以解除气管的狭窄,否则危及生命!
尽管诊断明确,却还有诸多难度。术前麻醉的难度就非常大!原来,泮阿婆的气管因为长期受到两侧甲状腺瘤子的压迫,被推到了左侧。如果按照普通方法,先麻醉,再插管,肯定不行!麻醉药物一用上,瘤子压下,气管压扁无法通气,人就会窒息而亡,只能选择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插管,这个方案即使可行,考虑到气管长期受压变扁狭窄,内径只有5mm左右,插管的难度也相当大。
麻醉科主任医师项雪琴与麻醉科主任朱文伟商量着泮阿婆在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并请了五官科医师会诊,最终准备了包括纤维支气管镜在内的多套麻醉方案,决定给病人做清醒状态下的气管插管。
清醒状态下的插管并不容易做。老人因为缺氧,人很烦躁,并不配合。项医师先用加压面罩给病人吸氧,改善她的缺氧状况,适当地应用了镇静药物。一边鼓励着阿婆,一边先给她做好局部麻醉。或许是因为幸运,或许是因为医患之间配合默契,气管插管成功了!项医师说:“这样的麻醉是很有难度的,风险也大!但是患者的家属在态度和治疗上都很积极,我完全是因为病人家属对我的信任才愿意去搏一次!”所有的相关药物用上,泮大娘就如睡着了一般。有了麻醉医师的守护,手术终于可以进行了。
姚永庭主任医师给泮阿婆做了甲状腺全切手术。由于甲状腺肿块很大,形状不规则,又位于胸骨后,手术的难度也很大。如此大的瘤子,切除的时候还要保护它旁边细小的喉返神经,喉上神经,还有甲状旁腺,难度系数可想而知。并且,这种肿块大的手术,往往比普通的甲状腺手术要出现更多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但是,姚永庭主任的肿瘤外科团队已经为泮大娘准备了最佳的手术方案,在顺利切除小的如鹅蛋大小,大的如成年男性拳头大小的两个甲状腺肿块后,为了防止术后气管塌陷,还给泮大娘做了气管悬吊术。手术后的泮大娘,胸闷气急的症状马上改善了,终于能安稳地躺下来了。最让人开心的是,她并没有出现声音沙哑,四肢麻木及抽搐等并发症,足以证明这次手术相当成功。
见到潘阿婆与她的孩子们时,已是术后一个多星期了。老人安静地躺在床上冲着大家微笑示意,动完手术,她说话还不是很多。她的女儿和媳妇感激地说:“姚永庭主任、蒋金玲医师和顾锦聪医师他们都很负责,很仔细!为我们做麻醉的项医师也是最好的!我们全家人都很感谢他们!”
那一刻,她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我院外科医师与麻醉医师的信任与赞许!其实,并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言语来粉饰,外科医生手中的那把柳叶刀,就是他们自己最好的代言人,而每一个手术后病人的复苏醒来,都已经证明了麻醉医师最大的价值。那一刻,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医患同心的感觉真好! 应美萍

姚永庭主任(中)在给患者作检查

术中切下的甲状腺瘤,大的如拳头,小的如鹅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