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抱歉,我挚爱的亲人,今年又不能陪你们吃年夜饭了

时间:2018-02-16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爸爸,你吃得那么快,你吃饱了没?”
“爸爸,你今天晚上医院的值班,能请假吗?”
“爸爸,你值班,我没有感受。如果你不值班,我就有感受,因为你可以陪我一起放烟花啊!”今年上三年级的小叶对他的爸爸,我院放射科医师叶权锋说。叶权锋匆匆扒了几口饭,朝儿子抱歉地笑笑。今晚,他要赶去医院值班。
 
    大年三十下午4:30的解放街这条往日里日夜都车来人涌的购物街,此刻显得特别安静。风有点大,吹落了梧桐树的叶子。各家店铺的门早已经关上了。是啊,这个时间,应该是所有中国人万家团圆的日子。
 
   
    下午4:45人民医院的食堂里, 晚上值班的部分医护人员吃饭中……,这是医院膳食科为他们准备的年夜饭。大家不约而同地坐到了一起,今晚,这也是一顿让他们的家人难忘的年夜饭吧,因为家里为他们留着的位置是空缺的。今年刚结束规培,第一次轮到年三十值班的泮露萍医师说:“好惊喜,居然有免费的年夜饭吃!”
    曹通明(左二)是保卫科的一名班长,他说自己三年连续轮到年三十值班。在他的眼里,这过年与过日基本差不多。尽管嘴上这样说,家人们知道他年三十值班,还是头天提前把年过了。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永远都是最开心的事情。
 
  这顿在中国象征着团圆和喜庆的年夜饭,在医务人员的家里,寓意未变,时间却变了。有的放在年二十九过了,有的放在正月初一过了。药剂科万常伟年三十下午三点多就吃了年夜饭,母亲对他说:“你早点吃,多吃点,吃完了早点去上班。”“路上开车要慢一点。”也许,母亲的支持就是如此的默默无闻。尽管盼望着团聚,更多的时候却习惯了送别。
 
 
    五西病区的张佳霞,已经连续两年三十值班了。她向护士长特地要求值班的理由是:单身,希望把团聚的机会让给那些有家庭的人。还有什么言语比这更能表达同事之间的情谊呢?祝愿这个善良的姑娘在新的一年里,早点找到自己的幸福吧!
    杨盼(右一)也是一个单身小伙子,是我院感染科的一名医师,第一次大年三十值班。他的哥哥是浙一的医生,今年不值班,总算可以陪伴远在湫山的父母。杨医师的年夜饭是他的大阿姨送来的。阿姨送完饭,不忘叮嘱他:“多吃点,注意身体。新年要赶紧找个女朋友啊!”杨盼说:“希望今晚的病人病情稳定。至于过年,朋友圈里晒一下,就当自己也过了个年。”
    王俊强是ICU护士的“宝贝”——一名男护,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知道俊强年三十值班,便不打算回家了。没有儿子在一起的团圆饭一定是不完整的。这一夜,王俊强没有功夫表达他的羡慕或是失落,ICU里的29个病人需要他和他的同事们的照顾。
 
 
    这是呼吸科任涛医师两岁的儿子。年三十的早上,他的医生爸爸妈妈都出门了,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回家。他看到外婆到楼上来陪他的时候,就开始哭了。虽然他很小,可是,他知道,外婆来了,就意味着今天,爸爸妈妈都不能陪他了。谁舍得这样的分离?于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游戏便被开启,看有趣的书,看着看着,爸爸已经走了;玩一下IPAd上的游戏,游戏真好玩啊,妈妈也走了。去吃个苹果吧!苹果吃完了,时间好像过了很久很久了,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陪我呢?这样的医务人员组合并不少,比如康复科医师胡斌夫妇,儿科医师陈康夫妇……
    检验科陈秀君是个单亲妈妈,女儿六岁了。因为秀君年三十值班,孩子被送到了乡下父母家。视频里的女儿,又说起了她最多说过的话:“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你快点回家啊!”
    消化科医师杨姬的儿子,这个小家伙,从出生起就跟着妈妈在医院里转了。他今年,也是连续两年过年在医院里陪妈妈了。
 
    愿那些仙医的孩子们啊,长大后都能体谅父母的不易。
 
顶着阵阵烟花爆竹声,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又出发了
年三十值班,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主任发来的红包吧!
当然,值夜班有婆婆的陪伴,更是让所有人羡慕嫉妒!
恩恩爱爱的小情侣,大年三十值班,护花使者一定是负责接送的
 
    当然,所有值班人员最高兴的,莫过于病人的理解。
    住在神经内科的张阿姨说,谢谢这里医生护士的照顾,我的病情好多了。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住院,我才感受到了医务人员有多么的辛苦,多么地不容易。
    这对来自上张的病人,没有亲人在身边,在了解到他们的年夜饭没有着落时,南二病区的应爱娟护士和柯巧芳医生特地为他们带了一份。
输液室王秀华护士长的婆婆对她说:“年三十晚上的饭,无论你下班多晚回家,我们都会等着你!”
   
    是啊,这是一群需要我们守护的人,他们的健康系在我们的心上,我们便不在意今天是过年,还是过节。
 
    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宠爱和支持;亲爱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的乖巧与懂事!有了你们做坚强的后盾,我们才能安心守护那些需要守护的人。
    在此,也向大年三十值班的诸位同事道一声:“辛苦了!感谢你们的坚守,让其他的同事有了陪伴亲人的时间。”   应美萍图/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