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院前急救者平凡的心愿

时间:2018-03-27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也许我们从未发现,在这个城市,有一些和我们同样忙碌的人。他们无论白天黑夜、风雪酷暑,都在全天候关心着每一起意外突发事件,努力让每一位伤者和病患都获得最快的救援。他们,是医院的院前急救人员。喧嚣城市中,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伤心与心愿。
     2018年3月14日凌晨六点,应远师傅就起床了。应远是院前急救中心的一名普通驾驶员,70后,有着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2006年进入仙居县人民医院工作起,一直坚守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第一线。
   一天前,他就已经与急诊120急救中心的其他同事换好了班,打算去陪父亲几天。应远的父亲住在杭州的一家医院已经好多天了,正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父亲的胃口不太好,只能勉强喝点粥抗饥。应远给父亲准备了一点小菜,是父亲最爱吃的豆瓣酱煮鱼干。
   “嘟嘟嘟……”手机响起,是主任打来的。有一位病人需要转诊到杭州,考虑到人手紧缺,应远的休假只能暂时搁置。出发前,应远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车况,特地请示了主任,保证自己不影响工作,想利用中途休息的时候,顺路去看望一下父亲。主任默允了,并嘱咐他一定要注意安全。早上8点30分,转诊的病人办好了手续。
   11点,病人被顺利地送到了浙江省新华医院。患者的家属很客气,想请应远师傅一起吃顿午饭,被他委婉地谢绝了。他说为了尽量节约时间,打算利用患者家属中午吃饭的功夫赶去医院看老爸,并与患者家属约定下午两点回仙居。患者家属很通情达理,对他说:“没有关系,你送我的母亲来杭州,却没有时间去看自己的父亲。真是辛苦你了。我们只要赶在5点钟前到仙居就可以了。”
    从新华医院到应远父亲所住的医院大概十几分钟的车程。3月的杭州,朝气蓬勃,京杭运河春江水暖,两岸草木茂盛,空气也很清新。这一切,没有让应远觉得春光美好。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想起了老父亲一个人在杭求医,各种艰辛不得而知!满心都是愧疚。他又想起了母亲,如果母亲没有过世,至少还可以陪着父亲。妻子呢?如果她不是一名医务人员,不是那么忙碌请不了长假,也许也可以陪伴父亲。又想,不行不行,妻子目前有孕在身,下个月就要临产了,万一累倒了那更麻烦!应远想到自己做了十几年的院前急救工作,哪里有急救,就冲向哪里,成天为了病人的早日康复忙碌,可是,当自己的父亲生病在外求医,却连陪伴的时间也没有,这其中充斥了多少的心酸、泪水和无奈!自己作为儿子,太窝囊太不孝了啊……
    应远稍微加大了油门,他想,得抓紧时间呢,因为今天上得是24小时待命班,下午两点钟杭州出发回到仙居后不知道是否还要出车呢。应远算了一下时间,如果一路顺利,没有堵车之类的意外情况,可以陪老爸两个小时。
医院的病房里,每个人都有家属陪同。是啊,生病的时候,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谁不需要家人的陪伴呢?应远推门进去,看见老爸一个人背对着门躺在病床上,一阵酸楚涌上心头!为了不影响爸爸的情绪,他强忍酸楚,欢快地叫了一声:“爸,我来了!”老爸扶着床栏坐起来,诧异地问:“你怎么来了?你工作那么忙你怎么安排的?我不是跟你说了,你只管好好上班,不用想着来陪我,我一个人可以的。这里有医生还有护士,我一个人在这里,能够照顾自己。如果有事情,我自然会打电话给你。”应远说:“爸,您放心,我没有影响工作,今天是送一个病人过来杭州看病顺路过来看您的,不会影响工作的”。“还没吃午饭吧?”父亲又问,应远点了点头。父亲说:“那你快点去吃饭,早点赶路回去上班。”
    寥寥数语,父子间的见面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又留父亲独自在病房。应远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快步迈出了病房的大门,在医院门口匆匆扒了几口快餐,赶回了新华医院。
   仙居县人民医院是全县的急救中心,拥有5辆救护车,5位驾驶员,5名院前医生,承担了全县每年大约四千多例的急救及转运工作。最多的一天,两辆救护车出车次数达二十多次。以多数病人都送往台州医院为例,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最多的一天,送了九趟,这就意味着驾驶员需要开车二十多个小时,这个过程中,要确保病人的绝对安全,辛苦可想而知。若是没有极大的体力与信念,根本无法支撑。
    风雨中,“滴度,滴度……”救护车的鸣笛声又响起了。应远说:“希望人们少点意外,多点安康!”这也是每一位院前急救者平凡的心愿!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