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湿夏季,健脾除湿,食疗方法知多少?
熬过了湿冷的冬季,料峭的春寒,漫长的雨季我们终于迎来了夏天。但是初夏不是只有西瓜冰棍和短裙,还有黏糊糊的身体,黏糊糊的心。
因为春夏之交多雨天,大家很容易感到身体沉重,食欲不振,这种情况从中医角度分析多半是湿邪袭体,脾胃虚弱导致的。
何为湿邪?湿邪乃六淫之一,为长夏之主气,具有重浊,粘滞等特性。湿邪致病多可见黏滞不爽,黏滞不清的症状。如:大便粘腻,小便涩滞,舌苔粘腻。平时观察一下自己的大便是不是黏糊状(大便很难冲走,黏在马桶里),舌苔是否厚腻,舌头两边有没有明显的齿痕,是否食欲不振。如果感觉自己有以上症状,建议采用中医疗法健脾除湿。
如何健脾除湿 ?
一、食疗方
食谱一: 薏苡仁粥
【组成】薏苡仁,粳米各50克。
【制法】薏苡仁,粳米分别用清水浸泡洗净,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煮至熟烂稠厚即可。
【功效】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食谱二: 薯蓣半夏粥
【组成】山药30克,半夏30克,白糖适量。
【制法】山药研成细末,半夏温水浸泡洗净,加水煎煮5分钟去渣取汁250ML。将山药末放入半夏汁中搅匀加适量水煮3至5分钟,放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二、穴位按摩
经常按摩足三里,阴陵泉,血海,中脘,丰隆等穴位。
取穴方法: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取穴方法: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取穴方法: 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块突起的骨头,它是胫骨,顺着胫骨的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个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取穴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处,即一个横掌的距离。
三、艾 灸
以上穴位可配合艾灸,效果更佳,每次艾灸20至30分钟即可,避免时间过长损伤皮肤,艾灸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艾灸后多喝温开水,避免吹风受凉,4-6小时后方可洗澡。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平时注意加强运动,规律作息,少食辛辣刺激寒凉之物,忌肥甘厚腻之食,宜多食新鲜蔬果。切忌用凉水冲澡,最好用温水洗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