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的医“声”
“爸妈,上班呢,没带手机,啥事?”
“没啥事,就是问问你吃了没?”
“吃了吃了,这边忙,我先挂了”
“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这是仙居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一位90后小护士,因为疫情春节期间都没能回家,父母在家纵使有千万个担心,怕影响她工作不敢给她打电话,打了电话也不敢多问,于是,纵有千言万语化为一句“你吃饭了吗?”
所谓的白衣天使,在父母的眼里只不过还是一个孩子。
这群人,在汗湿的防护服里,依旧做着
平时做的那些事情
这群人,在辛苦工作后,仍处于备战状态......
这是我份内的事
疫情发生以来,感染科朱火明主任第一时间迅速行动,组织腾挪病房、清理消毒、检查设备、搬运物资、参加院内协调会,负责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的收住、重症病例会诊以及上报工作。
连日来,他奋战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几乎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候忙的过了饭点许久,他才吃了几口又接到了工作电话,一天电话多达100多通。面对各种困难与压力,但他没有退缩,不仅自己努力坚持,还为团队加油打气。同事们印象深刻的是他整个春节期间都未能回家吃过饭,戏说他是“搬进医院吃住”,驻院战“疫”。但他不以为然,“这是我份内的事,全院上下都在忙,不稀奇。”朱主任如是说。
不顾一切的加入
“毫无疑问, 我必不顾一切加入这场战“疫”,这是一个感染医生应有的职责。”身为感染科的一员,林远荣随喊随到,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无怨无悔。
很平常的事
感染科医师李成谈起这次疫情,他说:“很平常的事,我们本来就是从事感染科的,本职工作就是‘冲锋陷阵’嘛。”戴护目镜时间稍一久,里面全是雾气,同时还要不断从厚厚的口罩里费力地喘着气。眼镜上的雾让他迷迷糊糊看不清楚,只能近距离凑近患者仔细观察。他知道这样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可他义无反顾。
穿上白大褂,我就不怕了
徐海波初一晚上值班,但从大年三十开始,整个春节24小时都在医院。“你问我们怕不怕,担心还是有的,父母也年迈了,但是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我就不怕了,只希望疫情可以早点退去,恢复正常的生活。”
做好本职工作
陈雪金,感染科的一位老战友,积攒了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此次疫情面前,她义不容辞的站在了前面,“这个时刻,谁能想太多,只想把自己本职的工作做好。”
是妈妈更是医生
何倩倩是医生队伍里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孩子妈妈,面对着这一场战‘疫’,她却没有退缩,“孩子需要妈妈,可是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们,我们不能离开”,想孩子就吃饭的空隙看一眼。
人手不够,我尽量多做点
吴美琴作为感染科的护士长,在这个特殊时期她的忙碌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她不仅要统筹科室护理的方方面面,各个科室、部门沟通,还亲自到隔离病房进行帮忙。
“现在疫情严峻,医生、护士都连轴转,作为护士长,能做就多做一点。“感染科护士长吴美琴一边说着,忙碌的动作并没有停下来。“护士姐妹们都很积极主动,都说随叫随到,最让我感动的是她们‘淡定’,无论我怎么安排,她们毫无怨言,怎么安排怎么上。”
几乎滴水不沾,却为病人送饭
因为穿脱防护服需要很多时间,为了节省时间,隔离病人里的医务人员们几乎是滴水不沾,为的是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早上都不喝粥了,吃一些馒头之类的干粮。”护士应卫君说到。
护士郭俊俏说:“我记得那天很忙,到下午2点多也没吃一口饭,其实我们所做的,也是全国的医护人员所经历的,没什么特别的。”
自己可以少吃一顿,但是病人的饭菜却由他们负责。为了尽可能减少接触,他们还要给患者送饭。
我怕,却不言退缩
“走上工作岗位后,第一次上‘战场’,是否有些紧张。” 刚刚工作不满半年的护士陈娅妮歪着头想了想坦然却坚定:“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心慌,但当我们进入病房之后,其实我们更多的想的是患者,我看到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护士说我不想去隔离病房。”
在感染科,不分你我,不分年龄,他们无须动员,都已经加入了救护前线的第一梯队,穿上白大褂,踏进病房,他们使命感满满,没有什么是比拯救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在战疫第一线
他们义无反顾,成为这场战役的排头兵
那一层层严密的防护服后面
是一双双坚毅 充满着斗志的眼睛
手腕上、脸上、额头上留下的深深压痕
是他们宝贵的“功勋章”
普通人呆腻了的家
正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