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血管内超声——透视冠状动脉的“电子眼”
作为心脏供血的动脉
冠状动脉结构复杂、分支较多
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也是复杂多样
如何才能准确找到病变位置并开展手术呢?
当当当,不要担心!
它来了!
最新技术—血管内超声(IVUS)
来帮忙啦!
4月15日,仙居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成功实施我县首例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
首例IVUS
九年前,徐先生因心肌梗死于外院植入支架一枚,一个月前因胸痛在台州医院再次植入支架一枚,并药物球囊扩张治疗。
因徐先生胸痛胸闷不明显,无症状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正常,单纯靠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医生经验,已经不能提供安全的判断,介入团队决定借助血管内超声(IVUS)对他的病情进行再次评估。
经过充分的事前方案讨论及准备,4月15日,在台州医院专家的指导下,由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朱赟等为他实施冠脉造影+PCI+IVUS术,冠脉造影提示,LAD近段90%狭窄,D1近段90%狭窄,分别植入支架各一枚;进IVUS评估,支架贴壁良好。
这一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冠心病的诊治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标志着我院进入腔内影像学检查新阶段。
一、什么是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
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利用心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送入冠状动脉血管腔内进行探测,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其内部结构和形态的微细信息,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定量测定分析血管直径、狭窄程度,还有明确冠脉病变的形态、性质及病变分布,尤其是在冠心病的介入性诊疗中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二、血管内超声检查有什么优点?
超声探头直接置于血管腔内探测,因此,血管内超声能将冠脉血管内病变“看”得更仔细,不仅可以定量测定它作为冠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指导了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定,能够帮助改善介入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减少再狭窄,改善预后。
1、小身材,与传统的医用超声探头相比,血管内超声探头最显著的特点是个头小,只有1.2毫米-3毫米。微型超声探头由相控阵型环状排列的多晶体换能器所组成,能够生成360度血管截面图像,并且探头轮廓光滑,易于插入,血管损伤可能性也很小。
2、测评更加客观,冠脉造影虽然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在评价管壁形态、壁厚、管腔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血管内超声可显示管壁的组织学特征,精确地测量管腔径及截面积,发现冠脉造影不能显示的血管早期病变,特别适用于观察分叉处或因血管重叠致血管造影图像模糊的病变。结合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还可以评价冠状动脉的功能,尤其是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存在的粥样病变。
3、提供斑块血栓信息,血管内超声不但可显示血管断面的灰阶实时图像,而且还能提供冠状动脉内的血流信息,对斑块类型的识别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在体内观察血管重构的动态过程。
4、准确评价介入手术,随着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血管内超声可以评价各种冠脉介入性治疗及效果,包括指导确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正确选择器具的大小,确认介入性治疗的终点,确定网状支架的位置及扩张大小,预测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三、学科介绍
仙居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仙居县医学重点专科,开展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疾病等专科疾病的诊治。目前专业特色: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