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特辑 | 这些很“粽”要
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的习俗总不会变,这是一种仪式感,当看着包裹着粽叶的美好食物,暗自猜测其中的馅料,再到咬开晶莹的糯米外皮,忍不住眯起双眼露出笑容,一切都是生活最美好的模样。
粽子虽好,可不能贪吃
如何健康地吃粽子
以下食用禁忌,你须知道
1、吃粽子六大法则 要美味也要健康
吃粽子也是有基本法的,要想品尝美味的同时又不妨碍健康,接下来的这六条吃货法则您可要看好咯!
★
吃货法则一:趁热吃
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消化能力差的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放冷后会有变硬现象。如果不是刚煮熟的粽子,最好重新加热再吃,一则避免细菌超标问题,二则也比较有利于消化。
吃货法则二:替代主食吃
粽子属于主食,不能当点心吃。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从而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因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来说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吃货法则三:选择个头小热量低的吃
粽子因为大小,馅料的不同,含有的热量还是有区别的。其中同等大小的粽子,加了肉馅的粽子热量是最高的,含有大量的脂肪、盐、糖。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小一些的粽子,热量低的粽子,目前市场上主打健康牌的不在少数,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噢。
吃货法则四:搭配适当食材一起吃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与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吃过之后还应该喝些茶水帮助消化。在吃粽子的过程中喝些蔬菜汤可以帮助吞咽。吃粽子的时候忌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吃货法则五:不要贪嘴多吃
糯米有「饱感滞后」的特性,很容易吃过量。每天最多吃一个粽子,并且要在一天中注意控制主食总量,也别再碰其他甜食、冷饮、和甜饮料啦,喝点清茶爽口就好啦!
吃货法则六:选择合适的时间吃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可以在早餐和午餐适量的食用。此外,空腹也不宜吃粽子,因为糯米会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的复发。
2、粽子虽美味 这些朋友只可尝尝鲜
小小一只粽子,有些人群可要谨慎食用
糖尿病患者
糯米的升糖指数本就不低,制作成粽子后油脂含量也很高,有些粽子馅还含有大量糖分,如豆沙、蜜枣等,糖尿病患者食用后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使病情加重,甚至会诱发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应少吃或不吃粽子。若实在想吃,最好吃清水粽子,并控制好分量,一天以一个为宜。
胆囊炎或胃肠疾病患者
粽子里的糯米蒸或煮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黏性比较强,不容易消化,食用后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平常有腹胀、消化不良、肠粘连的人吃多了粽子,就会闹毛病。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贪吃粽子,还有可能引起溃疡穿孔、出血等症状,使病情加重。
心血管病患者
肉类、蛋黄、海鲜等馅料的粽子属于高脂、高热、高胆固醇的食品,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吃多了,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从而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
痛风患者
现在很多粽子品种繁多,如果发现粽子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高价食材或粽子里有香菇时,千万要特别小心,以免痛风上身。
老人和孩子
糯米黏性大,而老人和儿童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过量食用粽子,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所以,老人和小孩吃粽子一定要控制好量,每天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一个粽子。
精心搭配最精致的
粽子食用献礼
给您及您的家人
最特别的“端午”礼遇
记得端午节要遵守这些法则
美美地吃粽子吧
粽子虽然美味
但是健康更重要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