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年”,都是这样度过!

时间:2012-01-29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年,在每个中国人的的心目中是一个合家团圆、温馨美好的日子。无论离家多远、多久,都会回家陪陪家人,叙叙亲情。可作为一个白衣天使,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总会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陪着病人在医院里度过。
内二科余桂贵:能让其他同事在家吃个团圆饭,我感到欣慰!
     余桂贵医师是2010年分配到我院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内二科担任住院医师。科室在安排过年值班时,余医师看到其他几个同事已经有好多年在医院过年了,就主动要求除夕值班。而2011年结婚的他,爱人刚刚怀孕六个多月,正是需要丈夫陪伴关爱的时候。除夕夜,为了科室其它医师能早点回家,余医师早早地陪家人吃了一点简单的晚餐,十七点不到就来医院接班。除夕晚上神经内科病人也不太平,余医师收了两位“重症脑血管病”病人,抢救了一位在院“大面积脑梗塞”病情恶化病人,整个晚上都在忙碌中度过。正月初一早上,他还忙着查房与交接班,近9点钟了才下班。许多同事和病人家属看到余医师疲惫的样子,都说:“余医师,你辛苦啦。”余医师笑笑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医院过除夕,能让其他同事在家吃个团圆饭,我感到十分欣慰!”
内二科朱小燕:除夕夜,我担任特护!
     “护士长,科室重病人抢救要求加班!”接到科里值班护士请求时,朱小燕护士长正在陪着家人看春节晚会。她一听到请求电话,就匆匆下楼,冒着满街的焰火赶往医院。原来是科里除夕晚上刚收的一位“小脑出血”病人,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了“中枢性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在安排病人完成气管插管,从急诊室借调来人工呼吸机后,终于把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了下来。病人需要安排特护,为了不打扰其它护士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朱小燕护士长主动担任了第一轮的特护班。
外一科吴立慧:除夕夜收4个新病人,很正常。
     这个除夕夜,外一科格外忙碌。值班医师吴立慧匆匆在家吃过年夜饭,就赶来科室上班。过年了,科里病人依然很多,平时不太加床的外一科,这会倒加了不少床。吴医师自接班起,连续收了4个脑外伤病人,等他处理完新病人,新年的鞭炮声已经在窗外响起了。当赶来会诊的主任跟吴医师道声辛苦时,吴立慧说:“除夕夜收4个新病人,很正常,还不算太辛苦啦!”
内三科丁艳:我还是先不排探亲假,春节加班吧!
     呼吸消化科每当过年都是比较忙碌的,今年春节也一样,都除夕了科内还有近50位住院病人。看到科内临近年关工作压力仍十分大,可以排班的护理人员又不足,丁艳护士主动向护士长提出放弃回湖北老家探亲的计划。由于原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母已经订好回老家车票,过年时小丁和老公小邹只能自己边上班,边请人照顾读幼儿园的孩子。正月初一,小丁感冒发热,还是按照排班来到科室上班。同事们都劝小丁回家休息,小丁说:“科里人员本就困难,护士长怀孕七个月都不休息,坚持除夕和正月初一代班,我这点感冒算不了什么。探亲假什么时候都能安排,我还是春节先加班吧。”
血透室应美芳:尿毒症病人春节更需要透析,我们每人都要加班。
     除夕夜,血透中心灯火通明,15台血透机马不停蹄地为尿毒症病人做着血液透析。正在加班的应美芳护士长对我们说:“春节期间尿毒症病人更需要透析治疗,我们每个人都要加班!”随着医保政策的调整,我县尿毒症病人的透析费用自负比例已经大大降低。目前中心在透的尿毒症病人已经超过80人,除了正月初一休息外,春节期间每天都要做两班血液透析。血透中心的医生、护士本就严重不足,春节期间由于尿毒症病人的饮食控制不佳,病人需要更多的透析治疗,所以春节加班对于血透中心工作人员来说就成了一种常规。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做到先病人、后家人,首先服从工作的需要。
内一科王雪仙:大年初四,我们忙晕了!
     早上8点多内一科接到总值班电话:急诊病人满负荷,请尽可能加床解决。接电话后马上按排走廊加床,加1、加2、加3…不知不觉到11点时已加了6张,一看就要下班,上午的医嘱还没有核对,3位责任组长匆匆忙忙进行医嘱核对,还没进行到一半,主任在叫了:“21床心衰发作,马上抢救!”吗啡、硝酸甘油、速尿,经过一系列的处理,病情总算稳定了下来。等到做好上午的事情,已是12点了,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
     下午上班刚进科室,就看到护士站坐着2位新病人,脸色发绀、呼吸急促、还没来得及穿上工作服,一位病人晕厥了,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又是一系列的抢救,病人终于醒了。穿好工作服,电话响起,又有2位新病人入院,急诊血气、心肌酶、建立静脉通路、病情告知,大家忙得真的是有点晕头转向,这些病人还没处理完,又来了3位新病人,又是一系列的新病人处理流程……当大家互帮互助干完全部的工作时,时钟指向5点45分。下班时看到走廊一排整齐的氧气筒和3试管架满满的采血试管,心里感觉沉甸甸的。一数绿签,齐刷刷13位新病人。
妇产科王玲玲:今天我做产科班,12个龙宝宝在我们手上出生!
     龙年是中国老百姓特别喜欢的年头,大年初三,妇产科一共有12个宝宝诞生,这可忙坏了妇产科的阿姨们。护士长赶来加班了,在家待命的医生都叫来参加剖宫产了。产科班的护士王玲玲更是两只袖子挽得老高,连走路都几乎是跑着的。看着一个个可爱的新生命诞生,妇产科的医师护士们再忙也都是笑着的。
儿科张丽英:除夕一天,我们收了14个新患儿。
     一天收治14个新病人,这该是个怎样忙碌的工作场景。除夕那天,儿科病房床位爆满,接连不断的新病人让每个上班的人员都不能及时回家吃团圆饭。所有休息的人都赶来加班,白班上了加夜班,前半夜班上了转天加白班,几乎是连轴转。护士长张丽英说:“这个春节我们病房一直爆满,人员不够全靠加班加点,这对儿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急诊科郑锦德:作为急诊科医师,我习惯了!
     大年初六晚上,急诊科跟往常一样忙碌,走廊上加满了留观病人。九点半,处理完几位急诊病人后,郑锦德医师刚想稍微缓口气,救护车又送来了一位车祸致脊髓损伤的病人。患者神志不清,腰部以下知觉消退,大小便失禁,病情非常严重。请骨科医师会诊后,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郑医师一边忙着给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建立静脉路抗休克,急诊CT检查,缝合头皮……一边安排救护车准备送上级医院。因为病情突然,家属的心情异常激动,几个家属根本不听解释,围着郑医师和几个护士骂骂咧咧,在家属的谩骂声中,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还是照样按程序处理好病人,直至送上救护车去上级医院。旁边的其他病人家属看不过去,纷纷过来安慰郑医师,郑锦德几分坦然,几分无奈地说:“作为急诊科医师,我习惯了!”
     这个春节,我院十二个临床病区,包括检验、超声、放射、收费、药剂、输液室、后勤、医院总值班等都安排了充足的人员坚守岗位。有许多科主任和护士长,都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病人,为科内同事有更多的休息而忙碌。值班和加班的每个白衣天使都有自己的家人需要陪伴,都有自己的亲情需要沟通和释放,但每个人都会以病人的需要为第一选择,无怨无悔!
     我们的年,都是这样度过的!
                                                                                  暨利军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