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时发现肝内强回声灶怎么办?

时间:2024-03-18 来源:超声科 马新光 浏览:
分享到:

众所周知肝脏具有消化、能量转换和储存、解毒等功能,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肝脏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健康体检的常规内容之一了。在门诊超声检查或者在体检中心体检的时候,我们总能遇到一些肝内有强回声灶的人群。那么,哪一些肝内强回声灶具有临床意义呢?也就是说有哪些疾病可以在超声影像上表现为强回声灶,而哪些强回声灶并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呢?对此,听听仙居县人民医院超声科马新光主任聊聊肝内强回声灶的超声诊断思路!


哪些疾病表现为强回声灶?

我们要知道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的肝内强回声灶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单纯性的钙化灶,并没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造成肝内出现钙化灶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先天性的因素,也就是有可能和人生某一时间段的钙磷代谢异常有关,这类钙化灶大多数是孤立性的,无需任何的处理;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疾病可合并出现钙化灶,如肿瘤伴有钙化、肝内寄生虫伴有的钙化、结核病钙化等。

还有多种疾病的超声征象可表现为肝内出现强回声灶,常见的有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积气、肝内管壁局限性钙化、肝内异物、以及肝脏手术或介入术后改变等等。


肝内强回声灶与肝脏解剖结构的关系

简单地说,肝脏主要包括肝实质和肝内管道系统。为了对肝脏实质内的小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和表述,临床工作中通常对肝脏实质部分进行分区,将其划分为五叶八段,这里我们就不再详细讲解讲述了。

肝内的管道系统,主要有Glisson系统肝静脉系统两大部分:前者由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以及肝内胆管的小分支构成;后者包括肝左静脉、肝中静脉以及肝右静脉。

之所以介绍这些解剖结构,是因为在不同解剖结构内的强回声灶,其诊断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肝实质内的强回声灶大多为钙化灶,肝内胆管内的强回声可能是肝内胆管结石或胆管积气,肝门静脉血管腔内的强回声灶可能为门静脉积气以及门静脉支架,因此,了解解剖结构是我们正确诊断肝内强回声病变的第二步。

 

观察强回声灶的超声特征

观察的内容包括强回声灶为单发还是多发?是椭圆形、簇状还是条索状?是否伴有声影或“彗尾征”?强回声灶周边是否伴有其他的超声特征?

这些超声特征对我们判断肝内强回声灶具有重要的价值。一般而言,钙化灶后方多伴有声影,而肝内胆管积气多伴有彗尾,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远端肝内胆管的扩张。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诊断肝内强回声灶方面也同样适用。

 

结合病史

当然,对一些简单的肝内强回声灶,我们不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就可以直接进行诊断,如肝实质的孤立性钙化灶

对于肝内多发的细小强回声灶,我们可能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结核、血吸虫或者其他疾病了

对于肿瘤内伴有的钙化,我们需要知道患者以前是否患有血管瘤或者其他部位的肿瘤

对于肝内胆管积气患者,我们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做过胆道的相关手术或检查,这些相关病史能够进一步验证我们的诊断,如果与我们的超声诊断不相符,我们就要进一步考虑原因或者进一步观察强回声灶了!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