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很多父母情绪不稳,当心“秋季抑郁”
暑假结束,神兽回笼,天气转凉,秋高气爽,家长终于放松些啦。然而有些父母却陷入焦虑,很多人觉得是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对子女期望高。其实天气也在其中“搞鬼”
在临床上医护人员的眼中,秋季,气温不稳定,阳光减少,人体生物钟不适应这种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容易让人产生苦闷等消极情绪。这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病,秋季抑郁的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较为严重的则出现焦虑症状,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迟滞等。
如何预防“秋季抑郁”
1. 适当光照调动兴奋情绪
当阳光强度降低时,能唤起细胞兴奋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它们的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人就会情绪低沉,总感觉很疲惫,严重者便会在此时引发抑郁症。因此。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轻秋季抑郁症的症状。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从而消除抑郁情绪。
2. 适当外出活动,调节生活节律
运动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吃过午饭,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每天运动20分钟,促进体内分泌“幸福荷尔蒙”。研究发现,运动抗抑郁的机制与抗抑郁药物有许多相似之处,适量运动可以预防糖耐量异常人群发展为糖尿病,总之动起来,总没错!在金色的秋季,气候宜人,不妨多进行各种运动以强身健体,老年人可以散步、跳八段锦等;中年人可以爬楼梯、跑步等。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虽然能够预防改善抑郁,但不代表抑郁可以取代药物等其他抑郁治疗方法哦,另外锻炼前注意拉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运动损伤。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扩大交际圈子
不良生活方式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会使心理疾病更加恶化。远离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熬夜等。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对9个年龄段提出睡眠时间建议,其中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建议为 8-10 h,成年人建议睡 7-9 h,老年人建议睡 7-8 h。睡前放下手机,早睡早起,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扩大交际圈子,尝试新的事物,多交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是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闲暇时多与朋友相聚,既能增长见识、交流信息,又可以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进入一个新天地。
4. 调节饮食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在秋天里,气温逐渐降低,低热量饮食的追随者要做些调整了,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抵御寒冷,蛋白质是产生热量的重要来源,平时多吃些肉类、蛋类。减少辛辣食物,避免过食寒凉,另外菊花茶、玫瑰花茶具有清肝解郁作用,莲子红枣等食物具有养心安神功效,这些对增加活力、调节情绪、减轻抑郁大有益处,有需要者可以来门诊三楼中医门诊配置个人特色“茶饮”。
如果您不幸确诊为抑郁症,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有需要者可前往精神心理科咨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