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医院,给了我新的生命!”
“仙居县人民医院很好!医院有好领导!医院有好医生!我来找院长想表达我心里的感激和敬意。”
近日,仙居县人民医院吕良忠院长的办公室来了一位特殊的病患。
“我患病多年,就诊了各地很多医院,考虑我病史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在我生命最危急的时刻,是这里的医生给我做了手术,并对我进行长期随访治疗,给了我新的生命。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长期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医护人员亲切的叫他“蒋婆婆”(化名),在无数个日夜中,是普外科兼肝胆外科医护人员的手抚平了蒋婆婆的恐惧与不安。从初次踏入医院时的迷茫无助,到逐渐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鼓励,蒋婆婆经历了从绝望到希望的转变。普外科兼肝胆外科每一次的精心治疗,每一次的耐心倾听,都让这份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坚固而温馨。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蒋婆婆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逐渐康复。
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
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
3年前我院普外科兼肝胆外科应建义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特殊的肠梗阻患者。
蒋婆婆因一次意外行剖腹手术,术后出现腹部胀痛难忍、大便排解困难、肛门排气减弱、恶心呕吐等系列症状,在医院被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此后50年间反复发作,蒋婆婆和家人频繁往返各地医院,均因其病情的特殊性,只能给予保守治疗。
因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蒋婆婆无法正常工作,连饭也不敢多吃,只能长期食用粥等流质食品,长期病痛折磨,甚至出现失眠、幻觉等精神障碍,需使用镇静药物才能入睡。多年的疾病折磨和劳碌奔波,让这位老人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热情,也对自己的病情康复丧失了期盼,面对手术治疗也坚决拒绝。
再次腹痛难忍,唯有手术才能救命。面对如此迁延的病史,多次被告知为高危风险手术病例,同时蒋婆婆又表现得极其消极,一度想放弃进一步诊疗,应建义副主任医师及普外兼肝胆外科的医护团队陷入困境。团队反复多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我们共同的敌人是肠梗阻”,于是就有了蒋婆婆说的“当时我选择手术,内心真正的想法就是你给我治好了我高兴,你治不好我也不怪你。”
应建义副主任医师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普外兼肝胆外科手术团队为蒋婆婆进行了腹腔镜辅助下肠粘连松解+肠切除术。术中发现,患者全腹腔粘连,伴有腹内疝,反复肠梗阻的原因为小肠与原手术切口多处粘连成角,同时因病情迁延,小肠满布憩室犹如轮胎密集鼓泡,稍不注意即会破裂。三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立即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做下一步观察。两个月内,蒋婆婆病情恶化了4次,术后出现腹腔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应建义副主任医师时刻关注蒋婆婆的情况,经过普外兼肝胆外科团队及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及时处理,蒋婆婆一次次地化险为夷。术后两个月,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蒋婆婆成功转回普通病房,经过悉心护理,顺利康复出院。
“当我觉得自己没有活着的希望,绝望放弃的时候,应医师像家人一样告诉我再坚持坚持,给了我生的念头,是他把我一步步地从鬼门关拉回来,给了我活下去的机会。”再说起这段救治历程时,蒋婆婆的眼里泛着泪花。“感谢应医师,感谢普外兼肝胆外科的医护人员,他们就是我的恩人”她连连道谢。
做医生就应该把心放在病人身上
蒋婆婆出院后半年,头脑清醒,生活均能自理。1年前,蒋婆婆的家人发现她突然“变了个人”,仿佛得了“痴呆”——时常双眼呆滞、喃喃自语、出现幻视,夜间烦躁不安,彻夜睡不着,双脚感觉无力,走不了路,甚至出现自杀等反常现象。家人赶紧带她求医,可辗转多家医院都没查出病因,均考虑精神疾病,并给予精神类药物治疗,最终蒋婆婆和家人又再次找到了应建义副主任医师。
应建义副主任医师认真回顾病史,仔细查看蒋婆婆的所有检查资料后,蒋婆婆被诊断为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及亚急性联合变性,经补充维生素B12等治疗后,最后得以康复。期间应建义副主任医师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鼓励蒋婆婆接受治疗。
在医患相处的过程中,应建义副主任医师常把:“做医生就应该把心放在病人身上。”这句话铭记于心。靠着这个秘诀,他一次次地化解蒋婆婆的病痛。
“医院好不好,服务优不优,患者和家属最清楚,我相信应医生的技术会越来越好,他的医德医风我也非常信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你对我好我就会对你更好。医患之间的信任,对患者来说,就像一剂良药,也会促进治疗效果。我真心祝愿仙居县人民医院越来越好!”蒋婆婆由衷地说道。
一袭白衣,一颗赤心
默默奉献,真情相待
坚守和付出
是每个医护人员最好的注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