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多重健康风险交织引发脑干出血
近期,我院急诊科连续收治了多名脑干出血患者。最年轻39岁,最大年纪76岁。他们都是患有高血压,平时自我感觉良好,没把高血压当回事,结果酿成悲剧。 这类疾病群体逐渐年轻化!
突发昏迷,紧急救治
30余岁的张先生(化名),体型肥胖,平时有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同时有高血压病史。因为年轻,他也没把高血压当回事,既没有定期体检,也没规律药物治疗,他跟很多人一样,选择了跟着感觉走,自我感觉挺好的,没啥症状,认为不需要吃药。
然而不幸的是,近日,张先生因突发昏迷被紧急送入我院急诊科,入院时,患者意识不清,血压高达232/134mmHg,一查CT,确诊脑干出血,生命垂危。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将患者迅速送至重症监护室进行紧急治疗。
张先生的脑干出血与高血压未控制及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抽烟、喝酒会导致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熬夜则会使身体处于持续应激状态,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肥胖和血压不控制更是脑出血的重要诱因。此外,天气转冷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寒冷天气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脑干出血
脑干作为人体生命中枢,控制着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一旦受损,后果不堪设想。脑干出血占临床脑出血病例的10%左右,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是所有脑卒中中病死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疾病。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5.0%~13.4%,多发于脑桥,常于基底动脉供应脑桥的穿通动脉破裂所致。
脑干出血的症状往往多样且严重,包括但不限于:
1.突然间频繁剧烈头痛,休息不能缓解且持续加重,同时伴随头晕,恶心呕吐,抽搐等情况。
2.一侧肢体瘫痪,手脚突然麻木无力,口眼歪斜,流口水。
3.口齿不清,言语困难,甚至失语者
4.双眼或单眼出现视物模糊,重影黑影。
5.身体失去平衡能力,站立不稳,频繁出现摔跤者。
6.有三高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突然出现神志不清,不应声,鼾声大作,大小便失禁者。
脑干出血的发病因素众多,主要包括:
1.高血压:长期血压偏高对血管构成损伤,增加出血风险。
2.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易导致血管破裂。
3.脑部外伤:车祸、坠落等外伤导致的直接物理损伤。
4.血液凝固异常:出血性疾病或抗凝药物使用不当。
5.动脉硬化:血管壁的变薄和硬化,增加破裂风险。
6.药物和毒品滥用:特定药物增加出血风险。
减少脑干出血风险的关键在于生活方式的积极调整:
01控制血压,遵医嘱管理血压。
02健康饮食,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的饮食习惯。
03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过量酒精摄入。
04维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
05避免头部受伤,注意使用安全防护措施。
06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管理潜在健康风险。
07遵循医嘱用药,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08压力管理,通过适当的放松方法减压。
脑干出血需要立即就医,治疗目标包括止血、缓解脑压、保护脑组织和尽量减少神经损伤。治疗可能涉及药物治疗、手术干预以及后续的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持续的医疗监测和随访对病情稳定和调整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急诊科主任刘启茂提醒:“近年来,脑干出血已经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而且在秋冬季节的时候,气温骤降,加上高血压等基础病,极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建议有高血压的患者,每年做一次体检,勤监测血压,千万不要擅自停药、减药。另外,调节情绪,避免暴怒,避免长时间熬夜,平时需低盐低脂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脑干出血的风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