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棒!”心梗合并呼吸心跳骤停,他终于闯了过来
突发心梗
呼吸心跳骤停、反复室颤、
休克、血胸、感染等多道难关
在医护人员的守护下
他,终于化险为夷
“你们真棒!”
“你也很棒! ”
重症医学科内,张先生和医护人员互相竖起了大拇指,为对方点赞!
这场与死神的战斗,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协作下,我们以胜利告终,成功挽救了张先生的性命。
突发心梗,呼吸心跳骤停
10月29日,59岁的张先生在家突然出现胸闷,喘不上气来,程度较剧,伴大汗淋漓,症状持续存在。家属见状立即将他送到了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广泛前壁ST段抬高。
“发生室颤了!”期间张先生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立即除颤,并紧急送至仙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病情十分危重,尽管一路积极抢救,但张先生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到达急诊科的时候,大动脉搏动未触及,反复室颤,治疗刻不容缓。
“双向波150J除颤,持续心肺复苏,肾上腺素静推……”
在急诊科团队接力抢救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ECMO赢生机,急诊PCI紧急护心
张先生属于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然而,心肌梗死需要紧急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他的情况根本无法耐受手术,脆弱的心脏随时可能再停,时间就是生命,心脏停跳的时间多一秒,救治的希望就少一分。重症医学科朱永吉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紧急商议,保命要紧,先上ECMO治疗!再行急诊PCI术!
得利于山海工程,仙居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迅速,2021年能独立开展ECMO治疗,目前已开展30余例,为急性心梗患者提供了救治的可能。
ECMO:中文名叫 “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是一种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手段,常用于对心肺衰竭患者的抢救。
朱永吉副主任医师、方帅医师沉着应对,精准穿刺,ECMO开始运转,成功上机,赢得救治生机!在ECMO、呼吸机支持下立即护送患者至导管室。
此时的手术室、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团队早已进入战斗准备,造影发现前降支闭塞,朱赟副主任医师一行立即为张先生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闭塞的血管成功恢复了血流。
再迎出血难关,多科协作助脱险
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想成功救治他,还需经过千难万险。进入重症医学科的张先生立即就迎来了第一道难题——出血。
由于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过2个小时的胸外按压,心脏、胸骨、肋骨以及周围组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ECMO治疗第二天,张先生就出现氧合下降,床旁超声提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考虑胸腔出血。
艰难的选择又开始了
ECMO治疗需使用全身抗凝保证运行顺畅,这也导致胸腔止血困难。
若停用抗凝,那ECMO管路可能出现凝血无法运行可能。
无论选择哪种方案,风险都很大,最终经过重症医学科及心胸外科的全面评估,选择行胸腔积液引流,果然引出较多的血性液,同时也改善患者的氧合。
接下来的几天,即要保证ECMO顺畅运行,又要避免胸腔出血加剧,留给医生的安全范围实在太小,医生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患者,在抗凝、出血中反复监测及调整。
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美好,11月4日张先生再次发生病情变化,尽管心脏功能有所改善,但胸腔出血增加了,增强CT考虑肋间动脉活动性出血。张晓明主任立即联系心胸外科主任姚永庭、介入科周国平副主任医师紧急会诊。
经过MDT讨论,最终决定行介入治疗,找到出血点,成功行血管栓塞术,患者出血好转,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此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向红前来我院,查看了患者的病史及治疗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在众多科室医护人员的守护下,张先生一路历经重重难关,克服了休克、血胸、感染、介入手术及胸腔镜手术等多道困难,终于成功撤离ECMO机器,配合治疗及呼吸锻炼,渐渐地,张先生病情开始稳定,近期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无缝衔接、高效联动、精准诊疗,从生命危急到目前恢复良好,在急诊ECMO支持下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整个抢救过程非常惊心动魄!这也体现了胸痛中心团队默契紧密的协作能力和一流的应急抢救能力。
心梗发作,牢记“两个120”
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
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
胸痛胸闷
请及时拨打120
及时就医,勿耽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