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生命无需承受之“痛”
癌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我国初诊癌症患者中约有25%经历癌痛,而晚期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60%-80%。癌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活动耐力下降、功能减退、恶心、食欲不振和失眠等身体问题。那什么是癌痛呢?
癌性疼痛癌性疼痛(cancer pain)简称癌痛,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而疼痛则沿用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的定义: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性疼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治疗,会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可造成抑郁、乏力、焦虑、失眠、全身情况恶化或严重干扰抗癌治疗的实施。
通常把患者的癌痛分为轻、中、重三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0至10级疼痛评价量表。1至3级为轻度疼痛,患者虽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4至6级为中度疼痛,患者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疼痛不能忍受,影响睡眠;7至10级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入睡。
科学管理癌痛治疗中存在许多误区,认知不足、未按医嘱服药也会影响癌痛控制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认识癌痛,远离常见误区。
误区一“疼痛不是病,忍痛真英雄!”
更正:疼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食欲,使患者抵抗力下降;疼痛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误区二“阿片类止痛药能不用就不用,会成瘾!”
更正:为镇痛而使用阿片类药物引起成瘾现象极为罕见,为维持镇痛效果而对药物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成瘾”,而是药物耐受现象。如果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可以逐步减量。
误区三“疼的时候服药,不疼的时候不用服药!”
更正:按时给药是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三阶梯镇痛原则之一,可使体内镇痛药物浓度保持平稳,避免镇痛不足或过量,减少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耐受。
误区四“太早用了吗啡,以后疼痛加重就无药可用了!”
更正:癌痛作为一种疾病,应及早使用镇痛药,将癌痛控制在萌芽状态,可避免形成难治性疼痛;镇痛药使用越早,剂量越小,效果越好。
误区五“止痛治疗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忍一忍吧!”
更正:缓解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而真正意义上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包括: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当然,对于癌症及癌性疼痛的治疗,我们还应该关注癌性疼痛患者的心理需求。患者常会有烦躁、恐惧、焦虑、抑郁、愤怒、孤独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也会引起或加重疼痛,需要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呵护,维护患者尊严,提高生存质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