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阻生牙?阻生牙到底要不要拔?
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的牙。阻生牙常见症状有牙龈发炎、疼痛、肿胀、张口困难,甚至发热。
阻生牙的病因
遗传因素:遗传以及血统混杂都可能与阻生牙发生有关。
局部病变:乳牙根尖周炎、囊肿、牙瘤等都可能阻碍尖牙萌出。
颌骨退化:随着人类进化,颌骨发育退化,不能提供充足的空间使牙齿全部萌出,则会出现个别牙齿不能萌出或部分萌出的阻生现象。
磨损缺乏:现如今食物越来越精细,牙齿磨损程度明显减少,可能造成智齿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出现埋伏、阻生、错位等情况。
下颌智齿萌出时的角度变化:下颌智齿萌出前与下颌平面间存在一定角度,正常情况下,智齿需经历一个直立运动萌出,若发育过程中,出现角度变化,可能造成生长运动方向异常,导致萌出时受到邻牙阻碍。
阻生牙的危害
牙齿萌出困难称为"阻生齿"或"埋伏牙",阻生齿最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此牙萌出年龄在20岁左右,故称为"阻生智齿"。阻生智齿会产生下列危害:
1.冠周炎:智齿因阻生而使牙冠不能完全外露。智齿冠周炎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发生在第三磨牙(也称智齿)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智齿冠周炎是因智齿萌出不全或萌出受阻,导致盲袋形成(智齿牙冠部分或全部被牙龈瓣覆盖而形成),盲袋内食物残渣堆积,引发感染导致。患者可出现剧烈牙痛、肿胀、发热等症状。
2.间隙感染:冠周炎的炎症可能进一步向肌肉间隙内扩散造成间隙感染。如果智齿冠周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炎症甚至会侵犯到周围的间隙里,引起下颌间隙炎或者是颞下间隙的炎症,甚至是颌骨的炎症等,有很多严重的并发症。间隙感染时患者有张口受限、咀嚼食物及吞咽疼痛,下颌支后缘稍内侧皮肤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
3.第二磨牙龋坏:向前倾斜的阻生智齿,因经常在邻牙间积存食物,易发生邻牙(下颌第二磨牙)龋坏。萌出的位置不好,对邻近第二磨牙的萌出造成了压迫或者是龋坏。还有的智齿的位置甚至是生长在下颌神经管或者上颌窦腔,这会对周围的解剖结构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关于阻生牙的拔除时机,口腔科医生这样说
1. 确定阻生后越早拔除越好。避免引起冠周炎及邻牙的损害或其他并发症,拔除的最好时机是在16—18岁时,此时牙根已约形成1/3左右,较易拔除,且患者的耐受力较好,拔除后愈合较为迅速,骨的再生及上皮的再附着均较佳,对邻牙造成的牙周破坏的恢复也有利。在此年龄阶段,如判断该牙为阻生牙,应及时拔除。
2.不要在有急性炎症时拔除阻生牙。应选择自己身体抵抗力较好的时候,没有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应选择血压、血糖等控制在比较好的范围的时候,并经内科医生协助评估后再行拔牙,如果是女性患者建议避开月经期。如果病人在两个星期之内要参加面试、体检或演讲等重要活动时,不建议去拔除阻生齿,因为拔除阻生齿之后,尤其是拔除难度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甚至影响讲话,这时建议暂缓拔除阻生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