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轰轰烈烈,但求点点滴滴
时光中,总有一些永恒的感动;生命中,总有一些难以磨灭的痕迹。有这样一位天使,她没有创造什么轰轰烈烈的奇迹,却用时间书写着生命的感动,用真挚的爱心,拂去患者满身的伤痛,用朴素的笑容,点燃患者前行的勇气,用点点滴滴的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她,就是仙居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王秀萍。
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从事护理工作二十余年来,王秀萍始终秉承“一切为了病人,全程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做患者的守护天使,把爱心献给每一位患者。
护理工作是繁杂而辛苦的,尤其是心内科,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面对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她总是不厌其烦,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好基础护理,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她说,一个护士,如果能用自己所学的技能为患者的健康服务,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那就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那是一个平常的下午,王秀萍上责任组。突然,20床一老年患者发生室颤,看着心电监护仪心率一栏上200多的数字和病人无法唤醒的意识,不明就里的家属立即发难,认为是医疗过程的失误,开始责难医生,病区内顿时布满了紧张的气氛。 这时,作为责任护士的王秀萍立刻推着除颤仪和抢救车到达病人的床边,冷静地进行抢救。她一边通知医生,一边迅速地为病人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呼吸囊辅助呼吸…...这时,医生也赶到了,在先后进行了胸外按压,电击复律,又给与了肾上腺素,乙胺碘呋酮,阿托品等抢救药物后,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事后,家属带着歉意真诚地向王秀萍道谢。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正因为她做的比说的多,做的比说的好,所以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赞誉,也受到同事们的充分肯定。以至于科内年轻的护士姐妹常常感慨,有王老师在,就好像有了一颗强效镇定丸啊。
业务学习,坚持不懈
二十多年的工作,让王秀萍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心内科护理技能,积累了一整套重病护理的丰富经验。但她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好护士,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病人身上。
在内一科,一些癌症病人往往生活质量不高,为了提高这类病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安然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王秀萍不断翻阅有关资料,学经验,找方法,并将学到的新理论应用到护理实践中去,制定了许多癌症晚期生活及护理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老吴,科室曾收住的一50多岁胃癌晚期病人,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情绪极度不稳。王秀萍就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护理计划。她耐心地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病人和家属对疾病有了初步认识。一有时间就给病人做心理疏导,讲述一些战胜癌症的成功病例,鼓励老吴树立信心和勇气。渐渐地,老吴情绪稳定了下来,非常配合治疗及护理。老吴因疾病原因经常呕吐,往往脸上和衣服上都是呕吐物,对此,王秀萍从来没有一丝的厌恶,总是和家属一起帮助清理。就在这点滴关怀下,笑容又重新回到老吴的脸上,每次看见王秀萍,都会激动地说:"感谢你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谢谢!"王秀萍就这样用她的虚心好学,耐心细致,把对病人的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
随着现代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知识日新月异,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王秀萍常上网查找护理相关资料并与有经验的护士交流,提高自己,丰富自己。
一次, 病区来了一位从外地转来的病人,他带着在那家医院植入的静脉输液港。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医院还没有见过这种最新的静脉输液装置,当班的护士只能另外为病人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这不仅给病人带来了额外的痛苦,也说明了我们护理工作的不足。第二天,王秀萍上班的时候,无意间听见患者的嘀咕,马上与他进行沟通了解,然后找来护士长,两个人一起研究这种新式深静脉通道,并与那家医院联系,通过电话详细了解输液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又在网络上搜寻各种已知的文献和资料,终于掌握了静脉输液港的各种护理技能和注意事项。
就这样,她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钻研新业务;为更好为患者服好务,提高护理水平做出努力;并多次在护理杂志上发表论文,近期就有《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等著作发表,对相关的护理项目起到领头作用。
认真带教,授人以渔
在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新护理技术项目的同时,王秀萍也不断的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使科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同时,作为科室的带教老师,她更是言传身教的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护士和实习生。
年轻护士晓青回忆自己实习时候感触颇深,她说,初上岗位,是王老师耐心地带着她熟悉病区的工作环境,详细讲解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记得第一次给病人拉心电图的时候,拿着电极不知从何处下手,正想放弃的时候,王老师走了过来,用手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道,“别紧张,慢慢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同时,王老师又给她讲解了要领,并做了示范。在王老师的帮助下,晓青第一次给病人拉心电图便取得了成功。
王秀萍认为,老师在带教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的观察、评估、分析、解决问题及与病人沟通等评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因为她的认真负责,曾多次获得“最佳带教老师”荣誉称号。
真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王秀萍正是怀抱这五颗心,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她说,护理工作就是在病人的需要里看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每件小事,认真对待每个病人。她还说,作为护士,不求轰轰烈烈,但求点点滴滴。 晓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