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故事:悲剧,发生在四个年轻女人身上

时间:2013-07-09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25岁、35岁,正是女人最好的年龄,可4个处于花样年华的女人,却因为一次结伴游玩,因为一个人的不慎溺水,导致其中3个女人永远地离开了人间,留下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和家人的无尽悲痛......
    2013年6月23日,下午3点不到,我院“120”接到了一个电话,说北奥水库有3人溺水,正在打捞中。“120”出诊后,告知了这一情况,急诊科的护士立即开始做准备,汇报科室负责人,叫加班人员,各种物资准备,清空抢救室,准备抢救物品药品,检查仪器设备……“溺水者3人,需要抢救,20分钟后到达”,首先到达现场的出诊医生告知了这一情况。接到通知后, 3辆推车早早停在了急诊科门口,3套呼吸机、呼吸囊、气管插管包、监护、静脉路等一应备齐,不到10分钟,科内待命的医生护士急匆匆奔赴科室,大伙要争在病人到前到达科室,这样就可以为病人多赢得一分钟的抢救时间。也许我们心里也清楚,溺水的病人没几个能生还的,但是如果有1%的希望,我们愿作100%的努力!
    救护车的警鸣声由远及近,病人马上就到了!在副护士长亲临指挥下,4个护士2个医生分成一组,抢救小组人员就位后,大伙开始分工,以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得进行。首先进入抢救室的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乌紫的面唇,无呼吸,无心跳。赶紧心脏按压、呼吸囊辅助呼吸、吸除口鼻腔分泌物,心电监护、建立静脉路、静滴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各种急救措施几乎同时快速进行着。其中一溺水者去了中医院抢救,这样安排的人员就比较宽松。病人入院后到接上呼吸机不到10分钟时间,医护人员排成队,轮流替换心脏按压。
    六月里闷热的天气,抢救室空调吹的都是暖风,渐渐的,大伙脸上开始冒汗,头发湿了,背上湿了。一个新分配来的医生眼镜上也全是汗珠,但大家顾不得擦把汗,坚决不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期间病人心跳一度恢复,但仅仅维持了短短5分钟后又消失了,任凭我们连续200J的4次电除颤,病人的生命迹象还是渐渐消失......
    已经1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了,病人的乌紫没有消失,散大的瞳孔也没有缩小,胸廓似乎也在下陷,饱胀的腹部就如要临盘的产妇,这样的抢救继续已失去意义。主任无奈地告慰家属:“节哀吧!病人救不回来了,半小时的常规复苏我们已进行了1个多小时!”“医生!再救救,再救救吧!求您了。”“相信我们!大家都尽力了!”
    另外一组的抢救情况更糟,病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恢复过心跳,病人口鼻腔的血性液不仅溅到护士一身,还把呼吸机弄得血迹斑斑,其状有点狰狞,多看几眼都令人感觉后怕。
    据说,这四人都是来仙居打工的外地人。那天四人相伴去北奥水库摘杨梅,中午1时许,其中一人摘好后去水库边上洗手,不慎掉入水中,同伴中两人忙去相救。可三人中只有一人会游泳,救人不成,反成了殉葬品。救人的勇气固然可嘉,但这一刻,理智与准确的判断力是多么地重要,自己游泳都不会,跳下去又有何用?急救知识的缺乏,现场应急能力的缺失导致了那种无谓的牺牲,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这一天,所有参加抢救的人员心情都异常沉重,练就一身的急救本领却也奈何不了残酷严重的病情。假如当初她们能保持冷静,假如她们懂得一点自救和正确施救的知识,也许悲剧就不会这么惨痛。
    但愿类似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徐芳芳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