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让,莫让“倒梅”成“倒霉”!
有着“仙梅”之称的仙居杨梅,吸引众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这给小县城的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而很多的杨梅交易都是在马路边上进行的,交通拥堵现象就显得更加严重。前不久,笔者在步路清口园杨梅市场亲眼目睹一起交通小事故,摩托车撞翻杨梅篮,双方自以为是,各不相让,引发两个多小时的大堵车。
那日清晨,笔者起了个大早,去步路摘杨梅。途经清口园杨梅市场时,一外地青年骑摩托车的在马路行驶,因为当时路面比较拥堵,他的车速并不是很快,这时一名挑着杨梅的老者在穿越马路时,并没有注意后面行驶的摩托车,就径直向马路对面走去,典型的一“中国式过马路”。车祸就在那么一瞬间发生了,骑车的青年碰翻了老者的杨梅篮,杨梅顿时洒落一地。青年应声倒地,表情十分痛苦。作为医务人员的职业习惯,笔者正想询问青年伤得严不严重。这时,那个青年自己撑着站立起来,笔者揪着的心顿时宽慰不少。那名青年起来以后,怒声指责老者怎么过马路都不知道观望一下,害他摔得那么惨。老者听到青年的指责,毫不示弱,他不但没有关心小青年的受伤情况,而是一边捡着洒落的杨梅,一边气势汹汹地喊着:“我管你伤得严不严重,你先赔我的杨梅!”就这样两人在马路中间相互对骂,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引得众人围观,使得本来已蜗牛般爬行的车流顿时像关了闸门一样停住了。这一堵,竟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大家高兴而来,败兴而归,直呼“倒霉”!
作为此次“倒梅”事件的目击者,笔者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本就一件小小的交通事故,为什么不可以在礼让中解决?作为小青年,没有受伤就是万幸,尊重下老人又怎样?而作为老者,这种“中国式”过马路对人对已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杨梅固然珍贵,发生碰撞“倒梅”后,除了心疼,也该关心下对方的伤情吧。大家都让一步,也不致于让“路堵”成“心堵”,“倒梅”成“倒霉”! 徐一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